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要闻 >> 新闻详情

在乌蒙大地书写精彩“党建答卷”——昭通市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回眸

2022-07-11 15:02编辑:闫科任


10年回眸,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站在2022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10年感恩奋进,昭通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地区生产总值连跨9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9.2%,达到1462亿元;人均GDP由11412元增加到28932元;累计完成投资8027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收支分别由39.5亿元、248.1亿元增加到90.6亿元、551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6394元、3897元增加到33830元、12500元,收入比从4.2∶1缩小到2.7∶1,经济实力和质量效益大幅提升。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10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视察昭通重要讲话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服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中心任务,选干部、配班子、强基层、打基础、建队伍、聚人才,11823个基层党组织、18.9万名党员凝聚起担当作为的磅礴力量,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在乌蒙大地书写了一份份精彩的“党建答卷”。


立根铸魂,政治建设强统领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为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10年来,昭通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创新平台载体,深化理论武装,着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各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修养持续增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昭通结合实际开展“四个敢不敢、善不善”大讨论和“践初心、摘穷帽,奔小康、感党恩”活动,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用好用活“扎西会议”系列红色资源,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全市基层党组织共开展“三会一课”21.68万次、主题党日活动12.59万次,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理论武装凝心聚力。督促全市575个党委、1260个党总支、9988个党支部建立和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自觉、更加深入、更加常态。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集中轮训,实现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训全覆盖。通过“备案式管理、精细化调度、规范化推进”,抓好“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累计举办培训班3324期,培训党员28.3万余人次。坚持以“故事党课”的方式讲党课,用娓娓道来、生动感人的讲述来感染党员、激励党员、启迪党员、教育党员,“故事党课”创新做法得到中央组织部肯定和推广。



攻坚克难,党旗飘扬战一线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去。攻坚克难面前,“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全市广大党员铿锵有力的回答。



10年来,昭通聚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服务中心大局中推动改革发展有机融合、互促共进。做到市委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跟进服务到哪里;重点难点问题出现在哪里,组织工作就跟进保障到哪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抗震救灾、脱贫攻坚、重大项目等大战大考中充分彰显,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全市广大党员创新实施“乌蒙扶贫先锋行动”,率先垂范、尽锐出战,下沉一线合力攻坚,全面提升党建引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三个组织化”程度,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建立226个党组织,在“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链上建立737个党组织,依托在昆明、浙江、广东等地的146个流动党员党组织,就近就便成立211个就业服务站,推动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组织设置到网格、作用发挥到一线;着力抓好党建引领恢复重建,鲁甸6.5级地震恢复重建任务如期完成;突出党建引领抓好疫情防控,成立临时党支部134个,组建党员突击队1314支、志愿服务队1182支,通过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摸排、全过程管控,筑起了党群一心、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组织实施“党旗引领党员示范行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党组织、党员下沉到2377个城市网格点、9830个农村网格点,有力提升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组织化程度,昭通这座千年古城发生了颜值和品质的精彩蝶变;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以9个万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为重点,采用“红黄绿”动态管理机制精细化服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推动就业、发展、稳定多轮驱动,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打造成乡村振兴的亮点、基层治理的标杆、脱贫致富的典范,相关经验做法写入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行动”政策文件;实施“乌蒙特色产业发展先锋行动”,聚焦苹果、马铃薯、竹子等重点产业,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先锋引领和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以“最优保护、最严治理、最美生态”为主题的“赤水河保护先锋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卫生共治、宣传共抓、绿化共管,推动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确保赤水河一江清水出昭通;统筹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扫黑除恶,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创新提质,强基固本筑堡垒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



10年来,昭通坚持以创新提质为关键,在筑牢执政根基中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两个作用”充分发挥,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基层党建提升年”“基层党建巩固年”“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推动“互联网+党建”升级到“智慧党建”,1160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得到全面提升,党员规模增长12.7%。推行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建成网格27464个。坚持“抓两头带中间”,遴选命名52个省级、105个市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大力实施“三个一百”工程,招录104名本乡本土大学生回户籍所在乡(镇)工作,回引440名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从村(社区)干部中招聘100名事业编制人员并继续在村工作,为农村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统筹推进机关、学校、医院、国企、“两新”组织等各行业、各领域基层党建提质提效,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动员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下沉社区、下沉企业,开展“千名领导挂千企、当好暖心‘店小二’”等主题活动,全市10147个基层党组织精准列出办实事清单19629项,办结12424项,有效为群众解忧纾困。



由市委书记和县(市、区)委书记挂帅实施18个城市社区“书记领航”项目,开展“红色物业”和“枢纽型”社区建设,推动基层党建与城市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加大在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成渝地区等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机构力度,抓实管理服务和作用发挥,打造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的昭通品牌;强化基层基础保障,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2586个,建成综合服务平台1500个。实施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抓实426个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在全省率先出台村级集体收益补贴村组干部待遇政策,拿出集体收益的20%至60%奖励村组干部,有效激发调动村组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在提标提劲提质中强化组织部门执行效力、攻坚合力。全市组织系统深入开展“工作提标、落实提劲、效果提质”专项行动,推动形成思谋高标准、落实高效率、效果高质量的良好导向,凝练形成“公道正派、严实高效、担当奋进”的昭通组工作风;定期举办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班和“组工讲坛”,积极开展组工干部“大练兵”活动,加强组工干部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强化组工干部“常规工作抓规范保底线、创新工作抓特色争高线”的工作意识和履职本领;按照“走前头、作表率”要求,紧扣“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三大任务,创新“六为六强”活动载体,倾力打造政治站位高、服务大局实、组工业务精、担当精神强、纪律作风正的模范机关,高标准严要求抓实市委组织部机关党建工作,市委组织部机关党总支获评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


选贤任能,激励干部勇担当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将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的重要力量。



10年来,昭通市把正选人用人风向标,高扬担当干事主旋律,一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被选拔到领导岗位,成为昭通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全方位抓实干部教育培养,大力推进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引领党员干部争当政治坚定的明白人、业务精通的多面手、真抓实干的行动派、修身立德的好干部。市级累计举办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1648期,培训各级干部35.6万人次,先后选派5737名干部到省级及以上和省外教育培训机构参加专题研修培训。择优选派129名优秀年轻处科级干部到省直机关和沿海发达地区挂职学习,抽调823名处科级干部到村担任脱贫督导员,每年有4000余名干部长期在乡村一线走村入户、帮扶服务、实践锻炼。多渠道推进干部选贤任能,牢固树立“政治首关”理念,鲜明树立重品德、重才干、重担当、重实绩、重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的重要标准,大力选拔“以积极工作的态度勇于负责、以遇事不避的担当敢于负责、以谋事干事的能力善于负责、以善作善成的精神真能负责”的干部。



2013年以来,有99名实绩突出的乡(镇)党政正职在一线获得提拔使用;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有331名优秀村党总支书记、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等“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2018年以来,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一线选人用人“685”工程,市委、各县(市、区)委、市直各部门在一线提拔干部比例分别占提拔干部总数的67.1%、84.8%、51.1%。一体化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持续加强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认真开展每日工作和外出情况报备,常态化开展干部谈心谈话,及时受理处置干部信访举报。坚持以干部选用导向引领干事导向,对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干部予以褒奖和鼓励,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予以警醒和惩戒,对不敢担当、不愿干事、不会作为的干部进行组织调整,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旗帜鲜明为改革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2013年以来,先后对74名拟任市管干部人选暂缓使用。2017年以来,先后对31名处分影响期满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市管干部提拔或进一步使用。


引才聚智,跨越式发展显活力


人才聚,事业兴。从古至今,概莫能外。对于跨越式发展中的昭通而言,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求贤若渴。



10年来,昭通坚持以引才聚智为突破,聚焦决胜脱贫攻坚战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政策支撑引领,实施系列人才项目计划,推动各类人才在脱贫攻坚一线建功立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昭通“1+X”人才政策制度体系;制定《昭通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地区、基层一线流动的重点推进措施及责任清单》等,推行下级党委就人才工作向上级党委报告述职制度,落实人才专项经费,人才工作制度支撑进一步强化。深入推进“人才扶贫行动计划”,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实施、载体推动和技能培训,引导各类人才投身脱贫攻坚一线。以服务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为着力点,深入实施“凤凰计划”“鲲鹏计划”“雏鹰计划”“归雁兴昭”行动计划,挂牌成立5个驻外招才引智联络服务站,着力构建“项目+平台+人才+产业”发展模式,人才引育精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整合东西部扶贫协作、上级支持和本土优秀人才优势资源,聘请48名东莞、中山高层次专家为“特聘专家”,与东莞、中山签订35项智力服务或技术合作协议,对接协调10个专家服务团和70多名省级专家深入12个深度贫困乡(镇)开展技术指导,撬动鲁甸、巧家、大关整合资金6900余万元参与项目建设,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选派1467名人才全覆盖结对帮扶村(社区),人才引领作用发挥进一步凸显。聚焦人才服务优化提升,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建立“一站式”窗口服务,探索高层次人才礼遇制度,落实高层次人才医疗、子女就学和配偶就业等专项服务,完善市委联系专家制度,发放高层次人才特殊生活补贴,定期组织专家体检、休假疗养,定期开展国情、省情和市情研修,建成人才公寓995套,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截至2020年底,昭通市人才资源总量35.8万人,与2015年底相比增长10.2万人、增幅39.84%。2017年以来,培养昭通“三名”人才69人,78名优秀引进人才入选“凤凰计划”,133名优秀本土人才入选“鲲鹏计划”,招聘优秀紧缺人才1955人,定向培养并安置免费师范生1232人、医学生303人,25人入选省级重大人才项目,2人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真心爱才,悉心育才,诚心引才,精心用才,打造人才聚集区域新高地的激情,在昭通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澎湃涌动。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昭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擎旗奋进,按照“常规工作抓规范、特色工作抓创新、短板弱项抓补强、分类指导抓精准、自身建设抓严实”的工作思路,以担当铸忠魂,以实干绘蓝图,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三个定位”、做好“四篇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来源|红色扎西、“北纬29度”app(昭通日报记者:刘建忠;通讯员:钱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