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政务 >> 理论调研 >> 新闻详情

简析教学中历史人物评价误区

2020-07-14 15:34编辑:谭昌国 陆元华

巧家县第三中学 窦珣

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一直是历史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把握历史人物,进而可以使学生以人物为线索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

所谓历史人物不是指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人物,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历史进程或者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影响较大留下明显痕迹的人,他的作用推动或者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一)要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要明确以下三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英雄人物只能影响历史,不能创造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欧洲的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胜利,主要都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正如恩格斯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这种自耕农和城市贫民,单单资产阶级绝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也绝不会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个别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马克思曾说:“每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不可否认英雄人物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在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比如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拿破仑。再次要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同当时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之间的联系;最后,还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意愿。

(二)要正确处理阶级分析与个人出身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他们的活动必然受到时代的制约,在阶级社会中还受到其阶级的制约。《论语 。子路》中记载有这么一段话:“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孟子也鄙视劳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被他说成是“天下之通义”。孔子和孟子都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因此他们会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这是他们的阶级属性决定的,他们不可能说出不符合他们阶级的话,做出不是他们这个阶级的人做的事情,这是自然而然的。因此,我们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言语。

(三)要辩证、全面地分析历史人物,看其一生的主流

无论哪个历史人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功绩,又要看到缺点和错误,切忌片面,以偏概全,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有的历史人物,他一生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但也犯了一些错误,但是功绩是主要的;有的历史人物,他参与的很多历史事件都有损于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虽然他也在某些方面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但是在评价他的时候,还是过大于功。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功过前人已经悉说,总体来说,他是功大于过,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尊敬的。再比如评价袁世凯,他出卖了戊戌变法,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签订了卖国条约《二十一条》,扼杀了刚刚开始的民主,尊孔复古,复辟称帝。但是他也是推行清末新政的有力人物,力废科举,大办学校,创办商会,发展实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并且顺应潮流,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但是这些成绩也不能掩盖他复辟称帝、卖国求荣的倒行逆施,对他的评价主要还是以否定为主。

(四)要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

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主要应着眼于他的历史作用。比如有的同学一提到秦始皇,就说是“暴君”,焚书坑儒,立法严酷,只看到秦始皇残暴的一面,却没有或者较少看到他统一中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积极影响。有人把曹操说成是“汉贼”,就是从封建正统的道德观出发,用道德评价取代历史评价,是错误的。

总之,掌握好以上分析教学中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会对学生在面对考试当中遇到的如何评价人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也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