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政务 >> 理论调研 >> 新闻详情

浅析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2018-02-09 15:37编辑:姜连聪

巧家县第三中学  韩光翠

“老师,您那天叫我给您一个答案,但我想连我自己都给不了自己一个答案。因为从我上初一时我就觉得这书读不读都无所谓了,反正我就觉得我爸妈更喜欢我的哥哥,从小我就觉得爸妈对我的关怀不够多,总觉得是哥哥把我应有的该有的父爱母爱夺去了。慢慢地我就学会了用自残和抽烟的方式来舒缓自己心里的压力。老师不妨我给您说实话,我在谈恋爱,我们是在网吧认识的,他在另一所中学,高大帅气,他叫我等他五年,我很喜欢,但我也觉得我们好不现实……老师您就别对我抱任何希望了……”

这是前不久我的一个学生写给我的信,从这封信里反映出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叛逆、早恋、上网成瘾等问题。根据我在所教班级学生中的100份抽样调查显示,23.2%的学生正在遭受厌学情绪的困扰,10.9%的学生上网成瘾,30%左右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叛逆倾向,10%左右的学生在早恋或有早恋倾向。怎样处理和解决这类问题,成了令人头痛的话题。如果处理不当,学生的发展前途将大打折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将成泡影;如果处理得当,大多数孩子依然会重拾信心,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下面结合我的一些实际做法作一些简要分析:

一、厌学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并最具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厌学一般是指厌学情绪,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厌学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到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无法适应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等等,都会使学生丧失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应对策略1: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冷遇,因此产生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的念头。学习成为他们沉重的负担,更无兴趣可言。对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显的、简单易答的问题,答对了就及时鼓励,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老师的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 ”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要埋怨和训斥,而是多加鼓励和引导。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他(她)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或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让其他同学学习他(她)的长处,并对他(她)做得不够的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既能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又能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不再厌学。

应对策略2:树立新型教学观,积极进行新课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要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学习,从“厌学”转变为“乐学”,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厌学的问题。

应对策略3:让学生感受关爱,亲其师信其道。

古语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他们学起来就会特别有劲。当师生关系僵化、学生觉得老师看不起他时,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待了解情况后,再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她)的关爱,把老师当成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他们才会对老师的教导言听计从,从而快速从厌学情绪中走出来。

应对策略4:为学生量身定制展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

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就会越来越自卑,变得越来越消沉,认为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从而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应为学生量身定制展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演讲比赛”“文艺晚会”“诗歌朗诵”“运动会”“小发明”“征文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逐步消除厌学情绪。事实证明,经常受到尊重和表扬的学生,会更加自尊自爱,更加自信乐观,更加渴望进步。

应对策略5:教师和家长联手,共同应对。

对厌学的学生,家长的配合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绐孩子作出表率,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和家长不能急躁.也不能姑息迁就,要通过正面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树立短期的学习目标,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奔头”,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心中的目标而努力,从而告别厌学情绪。

二、早恋

早恋是指在生理或心理上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恋爱现象。

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异性爱慕倾向的青少年,相互之间产生好感,交往频繁,继而早恋。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早恋现象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并且,早恋似乎还具有“传染性”——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如果出现了一对早恋情侣,慢慢地早恋“对对碰”就会越来越多。开始也许是正常的交往,但是周围人的玩笑话或是胡乱的议论和猜忌都会成为早恋的“催化剂”。如果教师一开始没有对早恋的情侣进行有效的制止和必要的教育,必将导致一系列的早恋“后遗症”。处理早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早恋的特点和危害 :1、早恋的双方因为缺乏责任和担当,往往难以持久,大多都是没有结果的;2、早恋多半是不理智、不成熟的选择,容易造成过度狂热和痴迷, 从而影响学业; 3、早恋在遇到波折、感情转移、 争吵、分离等情况时,易于产生偏激行为,如殉情、恶性报复、离家出走、患上抑郁症等; 4、早恋发生在青春期性躁动时期,自我约束力较弱,有可能在一时的性冲动之下,稀里糊涂地发生并非自愿的性关系,更难以承担这种冲动造成的怀孕、堕胎等严重后果。作为女生来说,婚前性行为和堕胎有可能会导致今后的不孕不育,从而影响以后正常的婚姻生活;并且,这种超前性行为几乎得不到到社会的认同,从而要背负一辈子的舆论谴责,永远生活在早恋的阴影中。

其次,对于早恋的学生,“尊重关心,正面疏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于早恋的学生,绝对不能加以歧视,要理解尊重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赢得他们的信任,然后再去亲近他们、帮助他们。没有这种“尊重”作为纽带,师生之间的心灵就无法沟通,教师要想疏导并制止他们早恋就变得难上加难。有的班主任视学生早恋为“大逆不道”,一旦发现哪个学生有早恋行为就采取“紧急措施”,公开点名批评,扣压信件,限期断交等等,甚至动辄斥之为“作风不正派”、“思想品质不好”,或用讥讽挖苦的语言当众羞辱学生,或向家长告状,借家长之力横加干预,妄加指责。这些简单粗暴的处理办法,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甚至还可能刺激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做出“殉情”、“私奔”等过激行为;一些学生则出于逆反心理,越是反对,态度越是坚决;越是禁止,谈得越是火热。因此,教师在发现学生有早恋迹象或经过认真观察确认学生是在早恋时,先不要急于处理,而是冷静分析,多方考虑,找出一种师生都能够接受的方式,避开众人,单独开导。可以面对面谈心,也可以在学生允许的前提下,通过日记、书信等方式进行交流。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要注意尊重学生的隐私,严格保守秘密。

另外,注重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教育也是必要的途径。在和早恋的学生们谈心时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之所以早恋,他们或是出于好奇,或是寻找刺激,或是出于虚荣等。对此,教师或是对学生进行生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对自己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有所了解,“神秘感”消失了,也就“恋”不起来了;或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心理对他们的影响,“刺激感”和“虚荣感”没有了,早恋也就“没劲”了。

三、叛逆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叛逆的表现:

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认为绝大多数规章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会使他感到厌烦;对于那些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大加赞赏;认为大人的话有漏洞,大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他们反感和愤怒;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劝阻也不会改变主意;越是不让他做的事,就越要去做;你叫他往东,他一定往西,总是觉得自己很有主见,不想听从大人的安排,或者存心不让大人顺心等等。

叛逆的危害:

“叛逆期”的心理和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会逐渐形成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处于“叛逆期”的学生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心理。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叛逆期杀亲案、离家出走、自杀事件等无不说明,如果在这一特定时期疏导失当,将会发生惨痛的后果。

教师对于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 

1、尊重和信任孩子

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尊重和信任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平视他们的叛逆行为,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生与老师在道德人格与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对学生冷嘲热讽,不对他们进行心理施暴,做一个充分尊重和信任孩子的好老师。 

(2)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乖乖女”和“乖乖男”,更不能强迫学生按教师的意愿行事,做一个毫无主见的“傀儡”。只有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 

(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十分形象地指出:对待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些论述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只有教师极力维护学生的自尊,真诚地关心和爱护他们,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渡过“叛逆期”。 

2、塑造和培养良好的性格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各种机会不断塑造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比如,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事例,教会他们怎样“抗挫抗压”;举办“重走长征路”之类的远足活动,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让学生学会在学习和生活的“苦”中“作乐”,不断磨炼自己,逐渐养成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品格等等。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我们也要用正确、冷静、宽容的心理去教育孩子,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和他们相处,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领孩子“回家”!

四、网瘾

“网瘾”也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症(IAD),学名叫做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我们一般叫做“网络成瘾综合症”, 最早是由葛尔?柏格(Ivan Goldberg, M.D)在1997年提出来的。目前已经把它作为一种正式界定的疾病纳入到诊断体系当中去。

如何判断上网成瘾呢?网瘾的定义是:长时间地、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

1、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者神不守舍,而一旦上网便精神抖擞,百“病”全消。 

2、上网时表现得神思敏捷,口若悬河,并感到格外开心,一旦离开网络便语言迟钝,情绪低落,怅然若失。 

3、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时间失控,经常超出预定时间。 

4、无法控制去上网的冲动。 

5、只要长时间不上网就手痒难耐。有时刚刚离网就有又想上网的冲动。有时早晨一起床就有想上网这种欲望。

6、不能上网时便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

网瘾的成因:

1. 主观原因:自制力差、无成就感、自卑、自闭、压抑、好奇、性格内向、缺少朋友的人易成瘾;网络可以满足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如:发泄、张扬、友情、爱情、风光和成就感等。

2. 客观原因:包括家庭和学校教育——批评多、要求严、沟通少、受伤害、得不到尊重;网络已经无处不在,但学校、社会、家庭对网络的认识和管理还存在巨大的“空档”……

戒除网瘾的几种方法:

戒除网瘾的主力军是家长,家长陪孩子一起“戒网瘾”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认清网络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家长首先要设法引导孩子对网络游戏的欺骗性和危害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事实上,各种黑网吧和游戏商勾结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钱!比如说,QQ游戏打牌打输了,没有人和你玩,开蓝钻就可以消除负分;如果要申请超级群,就必须缴费入会,不是会员就没有资格;腾迅网络游戏要不断换装备和宠物,没有就花钱买,钱花的越多,装备就越精良等等套路,其实就是诱骗玩家越陷越深,而商家的钱袋却越来越鼓。中学生因为自制力差,很容易陷入其中而无法自拔。长期沉迷网吧的学生往往脸色苍白、身体虚弱,视力急剧下降并且目光呆滞无神,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甚至变得冷漠和暴力,对学习毫无兴趣、经常逃课上网……在认清网络的欺骗和危害之后,家长再和孩子讨论并明确一个的观点,那就是:中学生的首要任务是保持身心健康、努力学习——只有乐观向上、勤奋努力,为自己的理想不懈拼搏的人,才配拥有精彩的、与众不同的人生!

制定详细计划,逐渐摆脱网瘾。家长与孩子共同协商,制定详细的网瘾戒除计划。比如:原来每天沉迷网吧8小时以上,则第一周减为6小时,第二周4小时,第三周3小时,第四周2小时。网瘾者能按计划执行则给予奖励,做不到时则接受处罚。这种处罚不是打骂,而是把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娱乐活动、看电视或做其他活动的时间相应减少。这样长期坚持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代替疗法。中学生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不让上网,就必须用别的爱好来替代。比如,网瘾来时,就去登山、踢足球或打篮球,或者进行一些他(她)感兴趣的室外活动以转移注意力。这样不仅可以淡化网瘾,还能强身健体。

厌恶疗法。想一些小妙招,让孩子形成一种讨厌上网的心理暗示。比如:让孩子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孩子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疼痛的同时,让孩子默念:网瘾是有害的,我不能上网,我讨厌上网……由此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

阐述清楚中学生这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之后,我再接着讲述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给我写信的女生的故事。我看过她的信后,发觉她的问题远比我预料的更糟。她几乎“四毒俱全”,在老师同学眼中差不多是的“朽木一块”!我想了很久,最终决定先从消除她的叛逆情绪和戒除网瘾入手。只要她不再叛逆,听得进父母老师的劝告,其他问题解决起来就相对顺利得多。我先了解了她周围的一些同学,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之后,才把她找来,跟她诚恳地谈心。在交谈的过程中装作不经意地问她:“你最喜欢做什么?”“跳舞!”“那就太好了,有爱好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既然你喜欢,为什么不挤出时间去发展你的爱好呢?你把舞学好了,学校开元旦晚会的时候,你还可以登台表演呢!”“真的吗?可是我爸妈不准我学舞蹈,他说都是学舞蹈我才学坏的。”捕捉到她眼里一闪即逝的光芒,我开导她说:“你父母的工作我来做,但是你要给你爸妈和我一个‘学舞蹈不会变坏’的承诺。要实现这个诺言可能会很艰难很辛苦,因为要戒除你很多很多的坏习惯,你能做得到吗?想清楚之后再回答我。”短暂的沉默之后,她肯定地说“能!”接下来,我约她的家长进行了一次长谈。她的家长采纳了我的建议,不仅让她在业余时间去学舞蹈,而且抽出更多的时候陪她、同她心平气和地相处。同时,我在班级里也经常找机会让她展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我还发动同学们对她学习上做得不够的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在生活上多关心理解她。渐渐地,她不再跟父母老师对着干,有时还能站在父母老师的角度“换位思考”。由于她把业余时间用来学舞蹈,上网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不进网吧她也慢慢能习惯了。在学习上,老师和同学对她的表扬和尊重,让她体验到了成就感,渐渐地,她在课堂上也能静下心来专心听讲了。因为她的大多数时间都被学习和舞蹈占据了,和早恋男友的接触相应地减少了,再加上我请生物老师对她讲了许多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她自己也觉得早恋“挺没劲的”,和男友断绝了来往。就在刚结束的九年级期末统测中,她的级部排名较上一个学期提升了153名。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考高中已经不是问题。

从这个典型的案例中,我悟出一个道理:没有哪一个孩子是天生的“坏小孩”,他们只是在自己的青春期不小心走进了心理的“死胡同”,只要老师和父母耐心帮助和引导,他们就能回到正途上来。引用一句朋友圈里非常流行的话来作结尾: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相信孩子,细心呵护,陪着他(她)沐浴阳光风雨,您的“花”一定会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