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政务 >> 理论调研 >> 新闻详情

对巧家水利基础建设发展的思考

2017-02-27 16:30编辑:

张顺良

巧家境内水资源丰富,除金沙江、牛栏江外,还有大于30平方公里的河流20条,总流程长359公里。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可利用程度低,加之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工程性、资源性和生态性缺水并存,特别是地处金沙江、牛栏江两江流域的干热河谷地区,农业用水紧缺尤为突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巧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为加快推动巧家县水利基础建设,打造巧家水保障网,笔者对全县水利基础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巧家水利基础建设取得的成效

多年来,巧家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地实施“交通水利立县”战略,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元化兴办水利,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一年一提升,五年一跨越”的较好成效。

(一)加强农业灌溉设施建设,水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炉房水库、长海水库、大海水库、孔家营水库、引荞工程、建设堰、和平堰、拖姑堰、蒙姑堰等重点水利工程为骨架的供水系统。截至2016年末,全县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6万余件,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5座,小塘坝43座,水池843个,引水渠562件1382公里,供水管网1100公里,水窖60950口。全县耕地灌溉面积达到25.79万亩,耕地有效灌溉保证率达到36.86%。小海子水库工程、洗羊塘水库工程、小空山水库工程、老深沟水库工程、中央小农水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及巩固提升等工程加快推进和实施,基本形成了以“中小型水库为支点、沟渠管网为脉络、地窖为补充”覆盖全县干旱片区的水利网络,在防灾减灾、农业灌溉、保障城乡供水、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保障了巧家经济社会发展。

(二)着力提升城乡供水能力,人畜饮水安全进一步改善。截至2016年末,全县累计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2万余件,有效解决了37.32万余人的饮水问题。实现了100%的乡(镇)通自来水,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比例从2005年未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项目前的65.79%,到2016年得到了全面解决。在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项目深入推进的同时,巧家县城一、二水厂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县城日供水能力达到了1.3万吨,县城第三水厂启动建设,有力保障了县城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需要,实现了从解决群众最基本的用水需求,到致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新阶段。

(三)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水利设施管护进一步加强。组建了巧家县水利工程管理局,专门负责炉房水库、引荞工程、大海水库、孔家营水库、建设堰等县管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维护。建立健全了县管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加大了工程管护人力物力投入,保证了工程正常运行和效益的充分发挥。启动实施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和委托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初步建立了与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责、权、利得到进一步明确,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截止目前,全县小型水利工程通过改革明晰了产权及管理权,其中,承包134件,租赁2件,股份合作5件,用水合作组织管理612件,委托代管402件,农户自管30293件。

(四)科学开发中小水电,水能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通过水能资源规划论证与储备,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措施,中小水电开发初见成效。截止2016年,境内共建成小水电站26座,装机52台,总装机容量4.5万千瓦,占可利用水能资源11万千瓦(金沙江和牛栏江的水能资源除外)的35.58%。

(五)加快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步伐,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巧家县自从1988年列入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后,加快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步伐,全民动员开展荒山荒坡治理,单位负责城镇面山绿化,采取荒山植树绿化、坡地改梯田、沟壑拦截泥沙、幼林封禁管育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先后启动实施了45条小流域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6平方公里,土壤侵蚀强度呈下降趋势。始终坚持依法监督和预防,有效遏制了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发生,水土保持正为改善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和山区脱贫致富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健全完善水利抗灾体系,防灾减灾成效进一步显现。近年来,巧家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投资力度的机遇,积极上报和争取立项,完成了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水利基础条件,防洪安全隐患大大减少。同时,按照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的思路,在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了抗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了县、乡、村三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强化了防汛与抗旱救灾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加强了防汛抢险及抗旱救灾队伍建设。自2011年开始,启动实施了山洪灾害县级非工程措施治理,完成了县级预警平台建设,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山洪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2012年,组建了县级抗旱服务队,购置了一批抽水、打井设备和抗旱应急车辆,应对干旱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在极端天气过程逐年增多、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成功应对了2010年小河镇“7·13”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和连续4年干旱灾害的严峻考验,自2011年连续6年实现了平稳安全度汛。

二、巧家水利基础建设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经过多年的建设,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乏两重”:

三乏:

一是水资源贫乏。资源性缺水十分严重,全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较少,蓄水和供水能力不足。加之多数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有的甚至建于50、60年代,由于年代久远,多年运行,病险突出,蓄水不安全,防洪能力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特别是空间分布不均,在金沙江、牛栏江两江流域干旱尤为突出。

二是人才资源缺乏。目前,全县水利专业人员在水利工作队伍中比重较小,仅占40%。尤其是专业人员中系统学习过水利专业技术的较少,只占全县水利系统总人数25%,与水利基础建设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特别是懂技术、会管理、能独当一面的综合型人才、拔尖人才严重缺乏。

三是县级财力匮乏。主要是前期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大部分项目进展缓慢。由于国家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实行逐级配套政策,项目一旦批准立项,投资都按照各级政府承担匹配数额下达,县级匹配资金到位难度大,较多工程都有欠债,有的因为工程资金不足只能缩减工程量来控制投资。特别是山区“五小”水利投入无资金来源渠道,群众自力更生意识淡薄。

两重:

一是山区水利建设任务繁重。目前,全县除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外,大部分山区、半山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脆弱,“靠天吃饭”的现象仍然存在,山区农业灌溉、人畜饮水安全困难仍未彻底解决,干旱缺水仍然是制约山区、半山区的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是水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繁重。一方面全县尚有1700余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2%;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和工业、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推进,水土流失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仍然存在,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越来越繁重。

三、加快巧家水利基础建设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抓实项目建设,夯实工程基础。紧紧抓住全省“五网”建设的机遇,按照“论证储备一批,上报争取一批,启动实施一批”的思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和融资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一是实施好小海子水库、洗羊塘水库、小空山水库、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老深沟水库工程等在建项目。二是力争“十三五”期间新开工建设铜厂(小一型)水库、红乐(中型)水库、木哆哆(小一型)水库,努力扭转巧家县骨干水源工程不足,供水保障能力不高的被动局面。三是落实好巧家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扎实推进全县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

(二)深化体制改革,保障持续发展。一是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兼顾效率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工业和服务业用水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额;合理调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进一步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增强水利发展活力。二是按照省、市水利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继续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四是强化水利综合执法,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

(三)完善管护机制,加强建后管理。为避免“重建轻管”的情况,对建后交付使用的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管理,使工程管理逐步走向市场化、社会化。对较小的集中供水工程,制定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或村规民约,落实管理人员;较大的供水工程由乡镇水务管理站进行管理,征收水费,以水养水,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对农村的小水窖等水利设施,按“谁建、谁管、谁用、谁受益”的原则,明确产权属农民自有,落实到一家一户,使每一件水利工程都有人管护,并能稳定长期发挥效益。

(四)防汛抗旱齐抓,科学防灾减灾。充分认识抗旱救灾工作的严峻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切实做好抗旱工作及汛前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防汛责任制,切实抓好汛前、汛中、汛后检查、物资储备、汛期值班、预案完善、防汛责任制等关键措施的落实。汛期加强对主要重点病险水库、地质灾害防治点和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进一步完善防洪预案,落实各项度汛保安措施,确保全县主要河道、水库、集镇、矿山等重点设施防洪安全。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牢固树立长期抗旱思想,不断完善抗旱预案和应急供水方案,进一步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切实提高抗旱减灾能力。

(五)加强水资源保护,推进依法治水。一是加大《水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力度,借助“中国水周”、“世界水日”等有利时机,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在全县创造一个人人知晓《水法》、人人遵守《水法》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水政监察,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坚决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查处和制止违规建设行为,防止无序开发水资源、侵占河道等行为发生。三是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设施验收、取水许可、涉河建设项目许可、河道采砂许可等制度。加强涉水许可审批监督管理,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库水域。全面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四是加强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加大对重大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提高化解水事矛盾、应对水事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

(六)加强生态建设,防治涉水污染。坚持以长治工程项目为依托,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监测预报工作,加强水库等重点水源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大保护区内工程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湿地保护、截污治污力度,全面做好中小河流水环境整治工作,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水生态问题,充分发挥水资源生态系统的旅游景观、饮用水源、水利灌溉、调节气候、水产养殖等功能。继续实施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努力形成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综合防洪抗旱,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环境和江河生态有效保护,水利管理和运行有序健康等保障体系,水功能区主要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6%以上。逐步建立水资源和水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

(七)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服务体系。按照“培训提升为主,对外引进为辅,内外结合,多措并举”的思路,全面提升水利干部队伍素质,切实增强水土保持、监测、监督、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一是抓好培训教育。积极加强在职职工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培训,采取业务培训进修、学术交流、技术考察等多种方式,提高水利从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专业技术骨干、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二是积极引进人才。积极推进基层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工程,创优工作环境,有针对性地引进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逐步优化基层水利队伍结构。三是建立水利工程技术社会人才使用制度。加强对水利工程技术社会人才库建设,在实施水利工程建设时,实行临时聘用或工程承包,以缓解巧家县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状况,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和能进能出干部队伍流动机制,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激发干部职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五是转变作风。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转变作风,贴近民生,服务基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努力。六是建立健全职能明确、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乡镇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作者系巧家县水务局局长、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