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国内新闻 >> 新闻详情

【云视网评】“高山”之上,星光闪耀 ——论《我本是高山》创作中多重冲突的设置

2023-11-29 15:37编辑:陆元华

来源:七彩云端

“高山”之上,星光闪耀

上映前遭遇网暴,上映首周末票房过5000万,观众进行6306次好评,占所有6432次评价中的98.04%,《我本是高山》这几天的境遇如同坐过山车。

撇开影片在网络上引发的争议不谈,从电影艺术来看,《我本是高山》星光闪耀,片中的每个人物都有棱有角,让人难忘。

人物塑造想成功,需要角色有个人特点,而角色个人特点的展现,需要矛盾冲突来烘托。

《我本是高山》展现了我们能想到的绝大多数矛盾冲突,基本上每个观众都能从中代入自己的情感;同时,影片也投射了主创对电影艺术的个人认知,让影片除了再现真实故事,也升华成了艺术创作。

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

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我们从小到大看的影视作品,不管是抗日剧,抑或是宫斗剧;不管是商战片谍战片,或者是爱情片伦理片,绝大多数都是正派和反派的矛盾冲突、纠缠转换和生死较量。看到小人得志反派得势,大多观众都咬牙切齿,恨不得把他(她)揪出来打一顿,而到最后,正派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胜利,大家都会长舒一口气,快乐圆满的结局符合绝大多数观众的观影心理。

但生活不是爽片,真实生活中的正反派之争并没有那么决绝,甚至,正反派之间的界限都没那么明显,因此,很多优秀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是多层面、立体性的。也因此,这几年在脸谱化的正反派人物外,出现了一批“灰色”的角色,好人有不能为人知的一面,坏人也有良心发现的时候,丰富的表演层次让演员大呼过瘾,复杂的人性展现也反复拉扯观众的情绪,近年大热的《狂飙》《坚如磐石》里就有好几个类似的角色。

一般来说,影视作品中推动剧情发展的线太多,也会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因此一部作品里的矛盾冲突,也不会涉及太多,爆米花电影常规就一条主线,如漫威的大部分超级英雄片;而有些艺术电影则主线辅线同步推进,大家常能看到的现实和回忆交织的作品大都属这类。当然,像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如《盗梦空间》等,常常线多到难以理解,被称为“烧脑片”。

而《我本是高山》,却拥有观影体验中丰富的矛盾冲突,只能说,一是生活确实比艺术精彩;二是创作者艺高人胆大。

《我本是高山》对多重冲突的极致展现

《我本是高山》时长131分钟,在主旋律人物电影中属于比较长的片子,但在我观影过程中,我身边全程没人说话、没人吃零食、没人上厕所,只有低低的抽泣声,我也是全程全身心投入,观看过程中除了情感的深层代入,根本没时间关注什么剧情设置、矛盾冲突。

但在看完电影后,我认真回味了一下,才发现这部电影居然达到了矛盾冲突的极致展现——一般来说,矛盾冲突分三种,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我本是高山》同时表现了这三种冲突,而且还不止:

在人物之间的冲突方面,《我本是高山》有两条线,学校内和学校外,在学校内,电影呈现了校长和老师的矛盾冲突、校长和学生的矛盾冲突、老师和学生的矛盾冲突……老师要休息要恋爱婚姻家庭,学生想自由要玩乐,校长却让他们成为教书机器和读书机器,因此,学校表面的风平浪静下暗流涌动,有老师当面顶撞校长,有学生偷偷跑出去玩耍,当校长要求学生全部把头发剪短时,矛盾就此激化……同时,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底子好成绩佳,但事实上,不用说标准线,收来的学生根本连起步线都达不到……

而在学校外的这条线,电影呈现了校长和领导的矛盾冲突、学生和家长的矛盾冲突、家长和老师的矛盾冲突……领导要安全、要稳定、要升学率、要工作亮点,校长却在学校还没建好时就草草开学,而且不管学生的成绩底子和家境底子,一味要求一个都不能少;学生考虑自己,家长更关心家族的“香火”和儿子的婚姻,而校长眼里只有学生的未来……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她(他)们坐的是同一条船,而且是一条小船,而且面对的是狂风骇浪,却必须在有矛盾冲突的情况下一起走,怎么走?走去哪?能走多久?哪些人会一直走?这样的冲突设置,在影片里比比皆是,时时揪着观众的心,让人一次又一次代入自己的经历和情感。

在人物内心的冲突方面,张老师的坚守,在遇到困难时对“亡夫”的思念和互动;任课老师在离职与坚守之间的纠结;孩子们在辍学、打工、嫁人、学习间的选择,领导对张老师又爱又怕的矛盾心理(教育局长老梁的饰演者杨皓宇有非常精彩的表现)……都较好地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让每个角色都棱角分明。

在人与环境的冲突方面,还没建好就开学的学校遭遇暴雨;张老师家访一路爬山涉河;贫困落后的环境让村民们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选择……一般来说,环境决定人的命运,但也有不服输的,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决绝,“抱的石头克(ke,云南方言,“去”的意思)冲天”,她(他)们中的一部分,就像电影里的女高学生们一样——逆天改命!但也有很多,屈从于环境,如片中成绩更好的山月,屈从于家庭,早早嫁人,遇到家暴的丈夫,被活活打死,人在“恶”的环境下的命运让人唏嘘。

综合以上,在《我本是高山》中,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共同作用,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升华了“逆天改命”的主题。

《我本是高山》的艺术和技术突破

上面说到的戏剧冲突的三个层次,是《我本是高山》在“面上”展示出来的矛盾冲突,通过这些矛盾冲突,主创团队有什么所思所想?在他们内心,也有矛盾冲突吗?

有一种说法: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有另一种说法:生活永远比艺术精彩。所谓的矛盾辩证,我相信主创团队在创作这部电影时,一定也在平衡这两者的关系。

矛盾矛盾,有矛就有盾。

通过《我本是高山》,我看到主创团队在创作上的探索和突破:镜头在真实和虚构里切换、角色在理想和现实中纠缠、性格在完美和缺憾间碰撞、行动在仰望星光和躬行大地中转换……大时代的叙事背景中,小人物破壁而出。

胡歌饰演的“亡夫”在片中和张老师的互动,有一些观众觉得“突兀”,但我认为这恰是神来之笔,片中“亡夫”一角起的作用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亡夫”,而是张老师心中真真切切的爱人(因此在此前,我用的是打引号的“亡夫”,而在这之后,我就用不打引号的爱人来称呼这个角色),这部分由张老师想象出来的画面,让张老师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是的,张老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她也有自己的情感寄托。

可圈可点的是,片中爱人的出现不是张老师的回忆,而是她的想象,情节并不是常见的“回忆甜蜜生活,得到精神力量”的表现手法,而是现实中的张老师和想象中的爱人之间的互动戏,是张老师面对困难时,她想象生前也是校长的爱人会怎么处理矛盾,两人一起分析判断,从而给现实中的她帮助。这是很巧妙的处理方法,是影片的闪光点,是情感的爆发点,让电影得到了升华,也让情节变得更有韵味。

而其中最精彩是一场张老师和爱人在山坡上的戏,遇到困难——来到山坡——爱人出现——然后,张老师一个人惘然望着起雾的山坡,此时她孤单的身影更令人心疼。这场戏非常精彩,大山、浓雾、演员共同作用,结合张老师遇见的困难和之前爱人的出场,很到位地表现了片中人物的状态。

这部分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表现手法,犹如贾樟柯在拍《三峡好人》时安排一栋待拆大楼原地起飞,让人惊叹。

可以说,《我本是高山》不算完美,但确实是一部规整的电影佳作:从技术角度,怎么设置多重戏剧冲突?从艺术角度,怎么投射主创团队的所思所想?看完,你会对影视制作、对影视欣赏的认识更进一步。

“高山”之上,星光闪耀

在电影之外,《我本是高山》在现实中也遇到了矛盾冲突,喜欢看的观众说自己“一看到片名出现就开始流泪”;而有些女权分子感到自己受到了冒犯,有些大V又抨击影片“过于展现个人,没有体现组织的作用”。

张桂梅的故事为什么感人?她和她的学生是在遍地的矛盾冲突,漫天的纠缠转换中破壁而出,逆天改命!

《我本是高山》为什么是一部佳作,它在电影里反映了这种矛盾冲突,在创作中升华了这种纠缠转化,又在市场上遇见了这种生死较量。

有高山就有溪流,有人杰就有草芥。

华坪女高的校训是最好的回答:“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上山的路很难走,但来到“高山”之上,必见星光闪耀。

夜空下,张老师和学生们绽放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