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要闻 >> 新闻详情

沪滇同心促振兴 生活如糖日日红

2022-06-29 09:28编辑:谭昌国 余庆德

沪滇同心促振兴 生活如糖日日红

——普陀区东西部协作促进巧家小碗红糖发展纪实

滚滚金沙江,硙硙白鹤滩。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下种植的优质甘蔗,加之巧家制糖匠人祖祖辈辈手口相传的独有秘法,成就了巧家小碗红糖无与伦比的品质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声誉。

据《巧家县志》记载,早在清朝时期,巧家小碗红糖作为贡品供清廷皇室御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藏自治区代表曾当面向周恩来总理请求,希望能保证巧家小碗红糖对西藏的供应。

巧家小碗红糖的品质之所以能在红糖产品中独占鳌头,就是因为在巧家富硒的土壤环境种植的甘蔗,其品质、营养、口感无可替代。

2021年,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完成和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的建成蓄水,巧家县的发展迈进了新时代。但是随着库区水位上涨,曾经连片的甘蔗种植基地也一同沉入了水底,甘蔗种植面积从历史峰值的22000亩锐减到3500亩。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减少,巧家小碗红糖的产量也发生了断崖式下跌。

蔗农的脱贫成果怎么巩固?巧家小碗红糖的产业怎么恢复?乡村振兴怎么实现?……一系列问题摆在了刚刚到任的上海市普陀区援滇干部面前。

“小碗红糖要发展,首先就要从恢复甘蔗种植面积抓起。”援滇干部们认为,河谷滩地的种植基地被淹没了,就向沿江坡地开拓。

通过大量实地考察和调研,决定建设白鹤滩街道的三家村、鱼坝村的两个甘蔗基地项目,同时纳入了2021年的第一批沪滇援建项目。上海方面分别投入资金490万元、448万元,垒筑石埂开垦沿江坡地、修筑机耕道路近14公里、架设光伏提水灌溉设施、铺设沟渠灌溉体系14.5公里,把近2000亩荒坡改造成了光照充足、灌溉丰沛、耕作便利的高标准甘蔗种植基地。

这两个基地的建成,可年产甘蔗12000吨,除了种植甘蔗务工收入外,土地流转费也从原先的200元/亩·年增长到了600元/亩·年,为当地群众增收80万元/年,惠及脱贫群众862户、1795人。

同时,基础设施的完善,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特别是灌溉提水系统的建立,使得坡上居住的数十户村民彻底告别了靠土窑水窖蓄水度日的生活。

曾有一户村民因为道路施工需一个月,影响儿子结婚翻修房屋的吉期而阻挠施工。援滇干部得知后,多次带领村干部反复做思想工作,最终同意施工。在项目建成后,自己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便利和实惠,这位村民彻底改变了看法,带头参与甘蔗基地的种植建设,逢人便讲家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振兴红糖产业,重点在龙头企业的引领,核心在产品品质的提升。”援滇干部到任后,紧密走访了巧家县健维、佰亿佳、万华等制糖龙头企业,并斥资20万元资助相关企业在白鹤滩甘蔗种植基地建设红糖加工扶贫车间。

2022年,普陀区再次整合资金20万元,资助相关企业申报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和申请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补贴相关企业针对上海市场研发新产品、设计新包装。目前,除了传统的小碗红糖外,已研发出生姜红糖、桑葚红糖、蓝莓红糖、液体红糖等数十款具有专利的红糖衍生产品。

同时,援滇干部们认为,巧家小碗红糖要走向全国,关键一招还是要拓展营销渠道,通过全面接轨数字经济,让巧家小碗红糖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大山。

2021年,为提升巧家小碗红糖在上海市场上的影响力,普陀区捐资30万元资助相关企业带货赴上海开设专柜、参加展销、建立购销渠道。巧家小碗红糖先后入驻在沪的云南商会云品展示馆、昭通印象馆,并成为沪上企事业单位采购年节慰问品的重要选项之一。

“产品要有生命力,必须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援滇干部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来助力巧家小碗红糖走向市场。来自上海的甘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同巧家健维公司达成战略协作,为其红糖产品设计包装,帮助其打入美团购物平台。来自上海的港汇商贸公司,充分利用其在网络主播带货方面的业务优势,助力以红糖为主的巧家县农特产品销售,投资落地近半年来,累计实现带货量近百万元。援滇干部还积极对接阿里巴巴,以数字乡村平台为载体,以打造巧家红糖文化和品牌为抓手,策划巧家红糖主体文化推介活动。

山海相连,携手筑梦。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重大方略指引下,沪滇同心携手为巧家小碗红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甜蜜新生活。(文/华明来 图片由巧家县乡村振兴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