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媒体关注 >> 新闻详情

【昭通日报】大国重器见证“巧家担当”——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巧家移民搬迁工作综述

2022-01-18 15:36编辑:余庆德

通讯员 胡华伦 文/图

2021年6月28日,大国重器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安全准点投产发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

水电建设,移民先行。2011年1月1日,川滇两省下达封库令以来,巧家县在省、市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会致富”的目标,各级移民干部下沉一线,与移民群众同心、同向、同力,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移民搬迁,有序开展移民群众意愿调查、实物指标调查,修订完成白鹤滩移民搬迁安置方案,人口界定、协议签订、摇号分房、库底清理、搬迁入住等各项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有条不紊,成效显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巧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提出“四包四保”工作法(包政策宣传、保协议签订,包思想动员、保搬迁入住,包工作规范、保公平公正,包矛盾化解、保和谐稳定),总结推出“五千工作法”(想尽千方百计,一心为民谋福祉;走进千家万户,一线宣传作动员;道尽千言万语,一片真情解民忧;历经千辛万苦,一线实干抓落实;不惧千难万阻,一路向前不退缩),广大移民干部用真心、耐心、细心和爱心换来了移民群众在思想、工作和情感上的认同。5万多移民搬迁安置协议签订、生产安置协议签订,搬迁入住和库底清理等重点工作累计用时156天,创下了“巧家速度”和水电移民奇迹,见证了大国重器面前的“巧家担当”。

勇担使命 为民造福

白鹤滩水电站建设涉及巧家5万多移民,任务量占全库区46.52%、云南岸94.94%,巧家是白鹤滩水电站安置人口规模最大的库区县。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巧家在移民搬迁工作中,全过程贯彻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勇担为民造福使命,政策倾斜移民,好地段选给移民,安置方式尊重移民,实惠赋予移民,多渠道关爱移民,得到了广大移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认可。

巧家县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会致富”目标,将移民政策制定与巧家实际、与群众期盼和长远发展高度融合,赢得了群众的思想认同。一是按照“统规统建、商住分离、小区化安置”的思路,安置区配套学校、医院等设施,让移民群众进城上楼,一步享受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实现从“乡下人”一步跨越为“城里人”的转变。二是坚持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重点打造“一城三镇七点”的金沙江生态旅游长廊,精心编制“十四五”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增强移民自身“造血”功能,拓展移民增收渠道。

巧家县出台的搬迁安置政策,满足了移民群众“安土重迁”的普遍心理。在城镇较好地段规划建设了大寨镇王家湾、白鹤滩镇黎明、金塘镇迁建集镇、蒙姑镇十里坪等8个移民安置区,共建设安置房723栋2.1万余套,总建筑面积313.7万平方米。创新实施生产安置逐年补偿,让移民虽然在形式上失去了土地林木,但土地收益长期存在并可以继承,保证了基本生活保障,按照2021年的补偿标准每人每月409.15元,人均年纯收入4900余元,超过了脱贫标准,让移民失地不“失利”、脱贫有保证。

“党委、政府处处在为我们移民考虑,为我们谋福祉。”2021年1月22日,白鹤滩水电站巧家库区移民搬迁入住启动仪式上,移民代表李贞祥如是说,在建安置房期间,镇党委、政府组织移民代表全程参与安置房的质量监督;搬迁工作中,包保干部给大家宣传政策、解答疑问,帮乡亲们算资金账、发展账,跟大家一起计划搬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

惟其艰难 更显担当

移民工作号称“天下第一难事”。过去的5年,巧家移民工作与鲁甸6.5级地震恢复重建、脱贫攻坚相互叠加,脱贫攻坚又处于攻坚期、决胜期,要如期实现电站蓄水发电,时间之紧,任务之重,难度可想而知。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移民搬迁安置协议和生产安置协议签订工作中,巧家组织4000余名包保干部和志愿者下沉库区一线,采取一对一方式,深入每一户移民家中开展工作,责任到人、施策到户。他们如同一个个精密咬合的齿轮,组成一台台永动的机器夜以继日不停运转,推动进度的箭头向移民搬迁安置协议签订时间节点不断前进。仅用了37天就完成99.73%的搬迁安置协议及建购房协议签订,仅用了63天就完成99.23%的生产安置协议签订(含人口界定公示期)。

2021年新年伊始,巧家县白鹤滩、大寨、金塘、崇溪、蒙姑等各片区召开移民搬迁工作动员会,动员全县干部群众拿出“大事难事看担当”的境界攻“碉堡”,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勇冲锋,一鼓作气、越战越勇,坚决按时打赢这场输不起的移民搬迁攻坚战。

1月18日,白鹤滩水电站金塘崇溪片区率先启动移民集中安置房电脑摇号分房并圆满完成;2月17日上午,天生梁子安置区移民集中安置房电脑摇号分房圆满落下帷幕,全县8个移民安置区摇号分房全部完成。1月22日,白鹤滩水电站巧家库区移民搬迁入住启动仪式在金塘迁建集镇移民安置区举行,摁下5万多移民搬迁“启动键”。金塘镇双河社区山脚居民小组长吴胜海率先搬入新家,他说:“我是小组长,也是一名党员,移民搬迁是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理应带好头、作表率。”2月27日,白鹤滩镇掀起万人同日搬迁新高潮,北门、黎明、七里、邱家屿、天生梁子移民安置区共有3600多户10000多移民群众搬进新家。2月24日,白鹤滩水电站巧家库区组织专业施工队伍(机械)对库底的集中清理拉开了帷幕……至3月中下旬,巧家5万多移民搬入新家,库底清理完成并通过专项验收;4月6日,白鹤滩水电站正式下闸蓄水。

奋斗创造辉煌,实干成就未来。移民搬迁安置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高质量完成,充分展现出巧家党员干部群众胸怀大局、攻坚克难、建功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守好初心 温暖民心

在如火如荼的移民搬迁安置中,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用行动守好“初心”,牢记“使命”,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用最好的耐心和服务献给移民群众,温暖民心。

36岁的巧家县人民检察院干警尹富凤,上有年近古稀的父母需要照顾,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教育。2020年11月正是开展生产安置人口界定工作的关键时期。一天早上,尹富凤接到家里老父亲打来电话,告知母亲因意外腿受了重伤,需要及时送医。一边是工作一边是父母,只见尹富凤着急地打了几通电话,眼眶里的泪水涟涟,可手中的工作却没有停下。在她的母亲受伤住院的20多天里,她的父亲也病倒住院,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孩子都由丈夫一人照顾,她没请过一天假。

最难的不是苦和累,而是部分移民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是无理取闹、脏话连天,每当这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尹富凤都是选择忍气吞声,不厌其烦地解疑释惑,直到移民群众满意为止。

打开白鹤滩电站移民搬迁的时光卷轴,无数个“尹富凤”在不停地忙碌着、默默地奉献着。拼搏一线,突发脑梗住院治疗的姚茂全;宣传政策不慎被移民咬伤手指的年轻干部于红静;老人刚去世,来不及缓解悲痛就再次奔赴移民战场的罗新万;忘我工作、连夜奋战29天的公安民警蔡发平;移民工作途中不幸被落石击中致多处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李可毕……

移民搬家的时候,广大党员干部都成了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一会儿变身“水电工”,为群众接水管、查电路;一会儿变身“土建工”,为群众检测防水层、处理剪力墙;一会儿变身“搬运工”,为群众搬冰箱、扛沙发……看着党员干部穿梭于各楼栋间忙碌的身影,移民群众感动了、流泪了,纷纷邀请包保干部到新居吃“乔迁饭”。而这些党员干部只留下一句“老乡,不要多心,有困难尽管找我们”,便转身匆匆离去。

在北门安置区3号地块第14栋楼下,59岁老党员邓仁勇在不停地忙碌着。他是县委办公室派往安置区的楼栋长,专职服务搬迁到新区的移民群众。“问这问那随便问,顺心顺意顺心情。”小方桌上贴着的这副对联道出了邓仁勇最真实的心声。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应急维修突击队、安置区楼栋长,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后续发展服务中心、警务便民服务中心协调解决搬迁安置过程中移民碰到的各种难题,得到了广大移民群众的认可和赞扬。

老家住白鹤滩镇鱼坝村4组的移民万鉴毅搬至北门安置区生活将近一年了。谈及移民搬迁,她说:“以前在农村,环境差,收入只能维持生活。搬迁后,生活环境更好了,看病、买菜、孩子读书都方便了,自己在县城打工每月随便就找两三千元;丈夫在周边做水电工,每月有八九千元;儿子在电器商店打工,每月有三千元,收入比以前多多了。”

集众智事无不成,聚合力业无不兴。如今,巧家各移民安置区及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景更美”的湖滨生态城市初具雏形。万鉴毅如是说:“巧家的移民真的很幸福。”

(文章来自《昭通日报》2022年1月18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