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要闻 >> 新闻详情

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表彰活动在昆明举行 为昭通这5人点赞!

2021-12-25 15:23编辑:余庆德

巧家新闻网讯(通讯员 陶婕)12月23日,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表彰活动在昆明举行。昭通市共有5人荣获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1人荣获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马忠华与道德模范们交流谈心

表彰会前,省委书记王宁等会见了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致以崇高敬意。省委副书记石玉钢参加会见并在表彰会上讲话,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道德建设,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注入道德滋养和精神力量。

(左起)李祥云、李敏、梁超逸(梁余才之子)、邓永平

表彰仪式上,昭阳区税务局职工邓永平,巧家县第三中学校长梁余才,巧家县白鹤滩镇居民谢朝勇(谢朝勇已故)、王崇宇夫妇,永善县莲峰镇莲峰社区妇联主席李敏,被省文明委分别授予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社区灰街子社居民李祥云被省文明委授予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人物“风采”(昭通市)

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邓永平国家税务总局昭通市昭阳区税务局职工。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邓永平在电视上看见寻亲孩子含泪呼唤亲人,丢失孩子的家长脸上挂着无助的泪,离散家庭饱尝失子思子之痛,邓永平的心被这一幕幕深深地震撼了,随即邓永平申请加入了宝贝回家志愿者,从此便与宝贝回家网站结下了不解之缘。六年的艰辛,邓永平跨越千山万水帮助了30多个被拐家庭重逢、团聚,诠释了人世间无法割舍的亲情厚爱。

一次,邓永平看到一个被拐卖到山东德州的妇女李庭素的求助信息:自己可能是云南人,村子很大,离县城有八、九公里,村后面有苹果树林,树林后面是山,山上有几个采石场。邓永平根据帖子提供苹果林的信息,马上联想到昭通,但这些信息犹如大海捞针,通过分析,离县城八、九公里的地方有很多,但有山和采石场的地方不多,在昭通生活二十多年的他知道昭阳区北坡一带有人采石制作墓碑。于是,利用周末时间,一家三口开车前往北坡进行遍访,到达后询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几乎没有希望的时候,来到一所小学旁边遇见一位老师,和老师说明自己是志愿者身份后,老师很热心的接待了他们,交谈后,得知该村有李姓且有这个字辈的人家,但没有叫李庭素的,由于被拐时间长,很多人都不知道,也会慢慢淡忘,按照经验,这种事要找村里面年龄大点的老人问询,离开老师后找到一位老人,得知村里有户李姓人家在二十多年前也被拐卖了一个孩子,来到这户人家,找到了李庭素的疑似母亲,了解情况后和求助人提供人信息基本吻合,但她家失踪的孩子名叫李庭翠,经过分析李庭素就是老人寻找多年的孩子李庭翠,因为疑似母亲已八十多,身体不太好,不敢直接告诉她孩子已经找到,收集资料后返回;第二天,他们准备了一些营养品和水果,来到她家,叫来了疑似母亲的其他孩子,和她们讲述了已经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线索,当时一家人就大哭起来;据家人回忆,孩子原名叫李庭翠,1998年失踪,家人曾四处寻找无果,父亲李朝华因为女儿失踪,自己无能为力,日日借酒消愁,三年后郁郁而终;在中央电视台“等着我”录制现场,李庭素见到哥哥和妹妹,兄妹一起抱头痛哭,二十八年的再次相聚来得多么不易啊!

自2014年起,邓永平把无数的业余时间奉献给了那些失散亲人的家庭。在网络世界里寻找失踪人员的各类蛛丝马迹,从被拐卖的孩子依稀记忆里的谐音地名、人名,想尽办法查寻真实的地址、人名。许多时候,为了一个模糊的地名发音,在百度地图上搜索,或者为了一个辨不清真伪的人名,仔细地进行核对,提取疑似照片对比,千方百计找出疑似家庭。从事公益事业也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有的寻亲人不理解,怀疑他是骗子,面对质疑,他虽然感到委屈和不解,但动摇不了他继续寻找的决心,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赢得了寻亲人的信任。为寻找亲人的家庭带来团聚,帮助被拐卖的孩子寻找亲生父母,为那些不幸失散的家庭驱走痛苦,邓永平牺牲大量的业余时间,耗用财力物力,最终带来了亲人团聚的喜讯。

从2014年到2020年,邓永平已直接或间接地帮助30多个孩子回家。六年的艰辛,邓永平用“爱”的付出,见证了30多个家庭的重逢、团聚,诠释了人世间无法割舍的亲情厚爱。

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梁余才巧家县第三中学校长

1998年8月,梁余才因教学成绩优秀,被组织任命为巧家县小河乡中心学校教导主任。1999年8月又被调往边远的六合乡中心学校任校长。他仅通过一年别出心裁的“制度化+情感化+竞争化”管理,这个偏远学校的中考从全县倒数第五名一下跃升为全县第一名;全乡六年级语数总平均分获全县第一名。他刚到任时,辖区水井村完小因群众投工投劳不积极,学校校舍4年建不起来。他顶着烈日,从15里外走山路赶到村小,亲自带头往返背砂,并带头捐款。此举深深地感化了当地村民,积极参与投工投劳,两个月内就建起了4年建不起来的学校。中心校建操场,因学校无资金承担平整场地费,他带领全校师生,挖破了手掌,挖坏了锄头,硬是愚公移山地挖平了一座小山,开辟出了宽敞的运动场。因学校各方面发展迅速,巧家县政协二十多名委员专程到校调研;县教育局、广电局制作教育专题片《走进六合教育》;2002年10月,全县教育经验现场交流会破天荒在偏远的六合乡中心校举行。时任县教委主任卢忠锋说:“六合的教育,是巧家教育的一面旗帜;梁余才是巧家难得的实干校长。”

2002年8月,梁余才被调到县城的“百年老校”新华小学担任校长。他观察学生、深入研究学生,针对独生子女普遍存在“霸、懒、馋、犟”的几小问题,创造性地编写了小学生《养成教育》册,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纠偏养成”,此举得到云南省精神文明检查组的充分肯定,被《昭通日报》、《云南日报》报道,巧家县教育局行文向全县中小学推广。

2006年6月,巧家县第三中学在县城郊区的荒山上成立。梁余才调任校长,同时还兼任新华小学校长。荒坡建校,被称为“拓荒校长”。当年,学生已招收了416名,教学大楼却还要一年才能完工。他亲自考察,在一南一北的城郊租房分两校点上课。这样,他每天要在四个校点(两个租房校点,在建新校点、新华小学)奔波。他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黑夜,抓修建、抓教学,抓安全,抓师资队伍建设,超负荷高强度工作,身体严重透支,一年间头发就花白了。

他视学校的事大于家里的事,穷尽一切精力和办法办学。很典型的是他不懈努力,竟然4次争取到领导的支持征用校地,不断扩大学校办学规模。如今,校园已成为公园式的校园,被誉为“山麓明珠、金沙景园”,学校成为巧家全县最大规模的完全中学。

工作之余,梁余才还编写了6万多字的学生校本阅读教材《风物巧家》,9万多字的教师培训教材《绿色教育》;创作了《感恩心语》、《校园三字经》等实施文化德育的文字材料;总结提炼出:三思教学法、分层提升教学法、小组单元教学法。他根据教法亲自制作课件培训校市县教师,引领一方课改潮流,2014年11月,他作为云南代表之一到成都参加了全国校长《课改,责任与担当》论坛,还率先在全国实施“文化德育”,此举开辟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

2015年,从教30多年的优秀教师梁余才被确诊为纵隔鳞癌,并转移导致肺鳞癌。在接受了不彻底的开胸手术切除治疗、30次放疗,6次化疗后,他的头发掉了,身体虚脱了,特别是因肿瘤压迫,声带已经发不出声来。但在两个多月的住院期间,他卧病在床,仍然放心不下学校,通过发短信的形式指导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过半年多的治疗调整,他又拖着病弱的身体,毅然选择了返回学校,回到了他挚爱的教育岗位,在各个教室、在各个备课组、在施工现场,继续忘我工作。他乐观地跟别人戏称:“这叫工作疗法,更有效果。”

2001年被云南省教育厅、人事厅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2004年被省教育厅表彰为“优秀教师”;2013年,取得云南省专家级校长证书;2015年5月,梁余才代表学校在全国西部教育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2016年6月,梁余才被昭通市委、市政府评为昭通市首届名校长;2019年,被省关工委评为优秀辅导员;2019年7月被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表彰为全国优秀辅导员,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如今,梁余才校长身负重病依然忘我工作,其崇高的教育品质,让全校师生和巧家县社会各界人士无不为之动容,病前病后,他的付出、辛酸与况味,让人思索人生价值和意义: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为山区教育贡献突出,堪当敬业奉献楷范。

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见义勇为道德模范

谢朝勇王崇宇夫妻巧家县白鹤滩镇北门四组居民

2019年11月2日周六上午,谢朝勇、王崇宇夫妻的独子谢松桦和10个同班同学来到金沙江畔游玩。下午2时15分,从电话里得知此事后,谢朝勇因放心不下,便和妻子一起去江边照看孩子们。到达江边后,看见孩子们玩耍的附近有一段长约20米的回水湾,谢朝勇叮嘱孩子们不要下水和注意安全。然后,谢朝勇就在旁边坐了下来,一边在手机上练习爆破证考题,一边不时观察孩子们的动向,对谢朝勇来说,这个考试很重要,考过了家里的日子会好很多。看着谢朝勇认真做题的样子,妻子王崇宇忍不住用手机给他拍下了一张照片。下午4时许,就在大家准备回家时,谢松桦的同学严松因东西落在河沟对面下水游向对面取东西,但没想到的是,严松游出10多米远后溺水了,王崇宇看到后惊叫起来:“糟了,有娃儿溺水了,快救人呀!”听到妻子的呼喊声后,谢朝勇迅速下水,游到严松溺水处,一把抓起严松,奋力地游向岸边,但动作较为吃力和缓慢。见状,王崇宇也跳入水里,谢朝勇一边往上挣扎,一边费劲地把严松递给了妻子。王崇宇从丈夫手里接过严松后拼命游向岸边。把严松救到岸上时,王崇宇已经累得精疲力尽,冷得瑟瑟发抖,准备下水救谢朝勇时却已看不见他的踪影。因为救援及时,五六分钟后,14岁的严松苏醒过来。但遗憾的是,当天下午巧家消防救援大队赶到现场全力搜救未果,直到次日上午才将不幸溺水身亡的谢朝勇打捞上岸。

“带着严松游向岸边时,我回头看了一下,只见老公身子不断地下沉。”王崇宇回忆说,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来不及多想,只想着先把严松救到岸上,再去救丈夫。

对于谢朝勇夫妇俩,严松的母亲苟昌会感激涕零。谈起谢朝勇,看着谢朝勇长大的村民杨守成含着热泪说:“他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一直以来喜欢帮助人。”谢朝勇夫妻俩都是热心人,哪家有大事小事,他们都主动去帮助。

2019年11月18日,谢朝勇和王崇宇夫妇获得“阿里巴巴年度正能量人物”称号。2020年,谢朝勇、王崇宇获得2019年云南好人表彰;并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见义勇为英雄群体,授予“云南省见义勇为英雄群体”称号,颁发奖章和荣誉证书

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李敏永善县莲峰镇莲峰社区妇联主席、永善县助残志愿服务队莲峰镇分队分队长

七岁以前,李敏的童年和同龄的孩子们一样色彩缤纷。有爱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小伙伴们在山坡上自由自在奔跑。七岁那年,她患上一场重病,瘫倒在床上,连说话都困难。父母每天背着她往返于学校和医院之间。她病了七年,并且给身体留下了永远的残疾。

高中毕业那年,李敏还未从高考失利的悲伤中走出来,父亲因病去世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李敏擦干眼泪,选择坚强!她自学手工编织和缝纫,在莲峰集镇上租了一间门面做起缝纫兼手工制品的生意。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敏的观念与时俱进。她看准商机,1999年开始学习电脑基础知识。2000年大胆转行,在政府及各部门都没有电脑、复印机的情况下,向亲戚朋友借了3万余元开起了莲峰镇第一家打字复印兼照相门店。学无止境,李敏在经营生意的同时,如饥似渴地利用所有空余时间学习电脑、摄影、摄像、刻光碟等知识。随着技艺的提高,生意也越来越好。2003年,李敏拥有了之前连想都不敢想的爱情。来自三千公里外东北的爱人也是一名残疾人,他们通过网络相识,共同的命运和爱好让他们走在了一起,并生育了一个女儿。夫妻俩携手,共同打理门店。因为态度较好,服务周到,技术过硬,大家都愿意去他们店里找他俩办事。夫妻二人起早贪黑,忙里忙外,生活也因辛勤耕耘而有盈余。生意越做越红火的同时,家庭也和睦美满。日子越过越好的李敏,在丈夫的支持下,决定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回报社会。她开始帮助身边的贫困群体,尤其是残疾人。从身边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竭尽所能为身边贫困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免费为他们复印、照相,帮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多年来,他们的打字复印店成了残疾人或监护人咨询事情、寻求帮助的聚集地。夫妻俩成了全镇残疾人的贴心人,通过无私的奉献和工作赢得了残疾人的信赖,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誉。

2010年李敏被县残联录用为莲峰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2013年永善县成立助残志愿服务队,莲峰镇成立助残志愿服务队分队,李敏被推选为分队长。从此,她走上了助残志愿之路,成为一名忠实的助残志愿者领队。在党委、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支持及李敏事迹的感召下,她所带领的助残志愿服务队不断壮大,成员已从最初的12人发展到现在的590余人。

李敏在不断追求理想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用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去感染帮助身边的每位残疾人。她曾捐出6000余元为莲峰镇残疾学生购买生活学习用品,并鼓励他们学习电脑;她免费为家境困难的乡邻打印资料;自费刻制励志视频光碟送给残疾家庭……为残疾人送去物资的同时,她鼓励他们坚强生活,至今已为200多名残疾人做过心理辅导。在她的带领下,莲峰助残志愿服务队以社区残疾人为服务对象,采取扶残助学、日常照护、捐赠物品等形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助残志愿服务。累计为社区残疾人适配轮椅、拐杖等40余件;定期去帮助打扫环境卫生、帮助残疾人洗衣做饭等等,助残志愿服务分队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百次以上,受益人数已达数千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敏先后荣获永善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文艺志愿者、“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2017年被授予“云南省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8年,李敏家庭被云南省、昭通市评选表彰为“最美家庭”。

第八届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孝老爱亲类别

李祥云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社区灰街子社居民

李祥云的岳母叫刘正英,因年迈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按本地方传统习俗,赡养老人的主要职责在于膝下的儿子,女儿只是辅助责任。由于刘正英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方便照顾老岳母,2000年,李祥云直接把岳母接到其家中来赡养,而不收取其他兄弟姐妹的任何一点费用,独自一人承担老人的养老费。然而,2014年8月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夺走了老伴和长孙女的生命,自己也受了重伤,在医院住院3个多月治疗时,还时时刻刻心系行动不便的岳母,担心岳母承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迫不及待想回到家中看望、开导岳母。

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展,他想尽一切办法筹借资金,克服各种困难,盖起了新房,考虑岳母的特殊身体条件,特别设计方便照顾老人的住房问题,让他老人家住着舒心安心点,这样解决了住的问题。2017年,在社区召开的一次党员大会上,李祥云向党支部汇报,自己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97岁的岳母虽然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但自己完全有能力负责老人的生活,主动申请让老岳母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指标。

他二十几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的照顾年迈、生活不能自理的岳母。用爱心和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直到老人2021年2月19去世。为其养老送终。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周围的人都说,他是岳母病床前最孝顺的亲“儿子”呢!

李祥云不但孝敬老人,还团结邻里,不管谁家有个大小事情,他都会主动去帮忙。2020年年初,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李祥云70多岁报名当志愿者参与社区疫情防控,作为共产党员,面对困难,永葆初心,不忘使命。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即将成立100周年大庆之际,李祥云向党组织提出交卖花椒得来的两千多元的特殊党费,被社区退了回来,但他表示,在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他是一定要把这笔党费缴纳了。在谈及为什么会想到交一百年的党费的事情,李祥云说道:“如果没有共产党在地震灾难发生时挽救我的生命、在过渡安置期间给我们提供安稳的吃住条件、帮助我建这样大的新房子,就没有我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我心里面一直很感恩,没有什么可以回报给我们党的,快要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看了,所以我用我卖花椒的两千多块钱交一百年的党费来表达我对党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祥云坚守对父母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燃起一站熠熠生辉的孝老爱亲的明灯。

来源丨昭通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