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历史专题 >> 脱贫攻坚 >> 新闻详情

尹宗义 : 震撼心灵、燃烧情感和愉悦观感 ——评长篇报告文学《那片江峡》

2021-04-14 10:16编辑: 陆元华


王鸿鹏创作长篇报告文学《那片江峡》一书,不但开展了大量的田野调查,搜集一手资料,而且溯源巧家丰富的人文历史,寻找现实的根脉和意义,找到巧家的贫困致因,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分别从“路、水、灾、医、房、电、网、产业和教育”9个方面,建构了巧家9大脱贫攻坚“堡垒”,勾勒出脱贫大决战的基本图谱,使之成为全国扶贫的一个浓缩版。我们拜读他的长篇报告文学《那片江峡》,倍感激动。这不仅因为作品写我们家乡的脱贫故事,还因为作家用文学手法写新闻报告,真实震撼,艺术动人。正如何建明在《什么是真正的“报告文学”?》一文所说的“那些能真正震撼你的心灵世界、能真正燃烧你的情感火焰、能真正愉悦你的阅读观感的“报告文学”,才是真正的报告文学”。

一、一曲曲赞歌震撼心灵世界

邓滢在《试论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艺术性》中认为:“报告文学通过揭示重大主题,充分调动各种文学手段,将生活真实与文学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实的人物与事件在作者艺术手法的笔下熠熠生辉,从而给读者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阅读《那片江峡》一书,总是被其艺术感染力推动,激动不已——激动于我们脱贫攻坚的愚公移山精神,激动于祖祖辈辈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激动于各条战绩上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在《那片江峡》里,作家塑造一个个高大的英雄形象,讲述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美丽画卷。看到家乡人如此坚韧、自强、勇猛,我们自豪不已,激动万分,也信心百倍。

之前从来没有想到, “中国第一窖”竟然就在我们身边,也没想到身边的孙廷文被称为“水窖之父”,名不见经传的乡村被喻为“水窖之乡”。这份荣耀,可以照亮每一个在脱贫攻坚战线上追逐的家乡人,踏着探寻者的足迹,一路前行。在没有水泥的艰难时期,“水窖之父”能从秦始皇时代修建长城用的三合土——黄泥、石灰和糯米汤——代替水泥,真是叹为观止。他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成功地修建了“中国第一窖”。这份创造精神和自强精神,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好这种精神财富,祖祖辈辈将受益,即使像脱贫这样的硬骨头,我们也能啃下来。

读《那片江峡》一书,让我们觉得家乡人才辈出,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比如水利战线“父子兵”——父亲何恩胜,儿子何其平,他们都是巧家水利工作的技术专家。从走上水利工作岗位那一刻,他们勤勤恳恳,尽忠于水利事业,先后因公牺牲。他们父子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和生命演奏了一曲最动听的“高山流水”。这样的楷模,不胜枚举。英雄精神代代相传,奋斗薪火永不熄灭,家乡未来可期。

镇长罗国平动员在昆明当老板的张发德回来参选村领导,他放下正在做的移动公司工程项目回村参选,带领村民修路致富;退伍军人周勇华已是县城一家生猪屠宰厂的老板,但为了家乡发展,毅然回村,投身乡村贫困攻坚战役。蒋世学的孙子蒋万先因为村民“看病难”,少年时就萌芽从医的志向,勤学苦练,不忘初心,不但考上医学专业,还考进浙江大学医学院读研深造。看到家乡人才辈出,青出于蓝,在英雄赞歌里,我们全面奔小康的脚步,迈得更加坚定有力。

茅盾在《关于报告文学》中指出,报告文学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出来,让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读完王鸿鹏的《那片江峡》一书,如听赞歌,振奋人心;如赏画卷,波澜壮阔;如品诗歌,铿锵有力。在脱贫攻坚的战线上,我们需要总结,需要点赞,需要激励斗志。《那片江峡》一书恰好发挥了这样的作用。作家王鸿鹏与时代同步,为人民写作,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作精神——“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在脱贫攻坚的一曲曲赞歌里,奏出时代最强音,震撼我们的心灵世界。

二、优美的语言点燃情感火焰

茅盾在《关于报告文学》一文中强调,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作家要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去创作。从散文的角度审视,报告文学也应该体现其语言艺术的魅力。在这一方面,王鸿鹏创作的《那片江峡》是一个成功典范。比如作家在浓墨重彩地描写巧家的路时,使用了散文化的语言来抒情:“巧家的路,是山川阡陌的人间烟火,是云岭江峡的传奇,是巧家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诗行。”读到这样优美的句子,其中的艺术韵味,犹如陈酿,越品越有滋味;抒情气息,好似春风,越吹越有生机活力。

作家扎根于脱贫攻坚一线,耳濡目染,情至深入,情不自禁,自然流露,在报告中写下许多诗化的语言。这些语言不但形象生动、含蓄凝练,而且感情丰富,内涵深刻。比如:“‘鹦哥溜’曾是一条‘路’,延长了人们的脚步;曾是一扇窗口,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它还是一条纽带,联结着滇川两岸村民的情与爱。”在这些诗化的语言中,赞美之情,流露无遗。

对面美好生活、美丽风景,唯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再现在读者眼前。在书写传奇中村时,为了表现中村一步一景,犹如画卷,作家使用文学化的优美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中村的诗意风景:

“一栋栋白墙灰瓦的特色民居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松林中,崭新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人间四月天,正是姹紫嫣红的时节,农田边、路两旁簇拥着盛开的鲜花,蜂蝶起舞,布谷声声;清沏的山泉吟唱着歌谣,顺着玉屏山蜿蜒而下,穿过村户,越过田畴,欢快地奔下山岗,恰一幅‘曲水流觞’图。”

作家描写“睡美人”山时,更是不吝笔墨,大肆渲染,尽情抒发赞美之情与喜爱之意,展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那凸起的发髻,圆润的额头,挺起的鼻梁,微翘的嘴唇;还有那高耸的胸脯,仿佛在翕动起伏,而那微微隆起的腹部与修长的美腿衔接地恰到好处;肢体的每一个部位都维妙维肖,仪态万方,妙不可言。美得令人窒息。”作家运用人格化手法,想象“睡美人”的甜善的面颊上还带着酒窝,留露出微笑,绽放着灿烂;想象没有完全融化的积雪,是一枚银色的胸花,发出耀眼的光亮;想象一片薄云飘绕着“美人”细长的脖项,舞动至胸前,在夕阳的映照下,宛如镶了金边的一条丝带,美仑美奂。作家笔下的美景,浮现于读者眼前,真让人留连忘返,欲罢不能。

贫困山区虽然经济欠发展,但大自然遗赠了许许多多美丽的自然美景。除了“睡美人”,还有很多,比如药山、红山。这些山上,春有百花烂漫,夏有绿荫葱茏,秋有红叶似火,冬有冰雪如玉。清晨,旭日把万道金光洒向云涛雾海,睡梦中醒来的红山胜似蓬莱仙阁;傍晚,在温情回眸的夕阳辉映下,红山安详慈蔼,犹如尊者大德。面对如此美景,贫困的山区不再自卑,大自然偏爱而馈赠的美景,才是无穷的宝藏。自豪与自信之情,油然而生。

正是作品中点缀的如水晶般剔透的佳句,像在平实的新闻素材中投入了一颗颗糖,让报告有了“文学味道”,有了那种“令人心颤”的真切感受。

三、丰富的内容愉悦阅读观感

“巧家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而红山乡又是巧家县最贫困的乡。全乡8各村(社区)委会,153个村民小组,近25000人;居住着汉、彝、苗、回、傣、布依、拉祜等10余种民族,分布在海拔517米至3300米的峡高谷深之间,25度以上坡地占90%。”

读到上面这样的内容,我们感受到报告文学的新闻性、真实性。报告文学作为非虚构写作,作家必须要遵守真实性的原则,真实呈现田野调查的一手资料。但是,如果报告文学只有这些新闻式的真实内容,缺少文学艺术的元素,作品可能会变成资料包,大大削弱作品的可读性。李炳银认为:“报告文学文体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开放性胸襟的概念。”作家写作报告文学作品,一般在新闻的真实性框架下,以开放的胸襟,融入历史、文化、传说等内容,艺术化地丰富文本内容,体现其文学性,展示作家的创作水准,所创作出来的报告文学,也将更有其艺术价值。

我们读王鸿鹏的《那片江峡》一书,总是津津有味,其中一个原因是作品的内容丰富,趣味盎然。比如当中巧妙插入“鹦哥溜”的故事、大龙潭的传说,读起来趣味横生;其中引用清代钦差大臣缪弘当年留在江边石碑上的诗,特别是引用了昭通诗人樊忠慰的著名诗句——

这无法游泳的海

只能以驼铃解渴

每一粒沙都是渴死的水……

这不但让我们领略诗人悲情描述乌蒙山区缺水的贫困景象,而且在对比中突出今天巧家解决用水问题的盎然生机;文中还引经据典,引用管仲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句子,突出脱贫攻坚也是对道德救赎的深刻道理;引用郦道元在《水经注•若水》里描写乌蒙的句子:“楢溪赤水,盘蛇七曲,盘羊乌栊,气与天通。看都濩泚,住柱呼尹……”突出巧家的艰险。此外,当我们拜读到大龙潭的对联:“古树横潭,鱼在枝头鸟在浪;滚龙抱柱,云藏龙尾水藏天。”浏览到民国《巧家县志稿》的相关记载,欣赏到有趣的歌谣、打油诗,令人情不自禁。

作家在写每一个章节时,不但在其中巧妙地插入了丰富的内容,而且开篇使用优美的语言,营造浓郁的抒情氛围;不但讲好一个个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而且注重细节刻画,塑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使《那片江峡》既有报告,更有文学。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李冰在《关于报告文学的卮言散议》中说:“选择社会热点题材,常常会使作品受到更多关注,但是否具有思想性还要看作家开掘题材的功力与水平。”脱贫攻坚是热点题材,如果作家只依赖于热点题材,缺少文学的加工和艺术审视,缺少深度挖掘和个性表达,也不一定能创作出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来。王鸿鹏不但选择了深度贫困的乌蒙山区来写,而且深入开掘和剖析,不断丰富内容,始终用文学艺术的笔法来写社会热点,再现意蕴丰富、思想深刻的感人故事,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出来,让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此具体的攻坚画面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阅读着趣味横生的丰富内容,沉浸在饱满而厚重的故事里,有历史的底蕴,有文化的韵味,有传说的离奇。阅读《那片江峡》一书的整个过程,都是愉悦的,都是轻松的,犹如享受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