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媒体关注 >> 新闻详情

【昭通日报】阿燕的新生活

2021-03-30 10:40编辑:谭昌国 陆元华

◆通讯员 黄克瑶

2021年春节前后,一场规模宏大的移民搬迁在白鹤滩水电站巧家库区火热进行。库区10万移民搬离家园,其中巧家县5万移民离乡进城,从村庄搬进城镇集中安置区,阿燕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家的粑粑小有名气”

阿燕,名叫佘冈燕,老家在巧家县白鹤镇七里村1组。搬进七里安置区新房的第十天,她就在新租的门面里开始忙碌起来。

剪掉玉米叶尖,拿上几片碎叶拼接,托在手中,迅速舀上一大勺发酵好的玉米浆或者大米浆,稳稳地放入蒸笼里,再用小木块支撑,防止浆液流出。如此重复,满满当当一笼30个,上锅蒸20多分钟,热气腾腾的玉米粑粑就新鲜出笼了。

“因为玉米叶比较软,把浆装进叶子里不是谁都能装好,还是需要点技术的。”谈起制作过程,阿燕满是自豪,做这个已经两三年了,泡米、磨浆、发酵、装叶、放入蒸笼蒸,整个流程,阿燕已经熟能生巧。“玉米粑粑是我们这里的特色小吃。我家做的玉米粑粑在本地也算小有名气,顾客都喜欢买我家的。搬到新家,这个手艺也不能断。”阿燕乐呵地说。

下午5时30分,近两百个玉米粑粑已经蒸熟,香气扑鼻,来来往往好几波住户开始上门购买。

“这次泡了45公斤米,预计可以做700个。明早拿到市场批发出去,也能卖1000多块钱,纯利润能有几百块。”最多的时候,阿燕一天做1000多个玉米粑粑。

因为有着良好口碑,阿燕从不愁自己的销路。她不仅有稳定的客源,还掌握了市场的需求规律。“这个跟季节、天气有关,天气凉快一点,腊月和正月就卖得好,还有端午等节假日销量也不错。外地回老家的、来巧家旅游的人都会买,还有买去送人的。”

“只要人勤劳,到哪儿都不会挨饿”

“其实很早就有开店做生意的想法,之前在老家没有店,搬到移民安置区后租了个店面。”一打探,附近少有这种早餐店,阿燕抓住了先机。

早上9时,吃早点的人仍是络绎不绝,面条、稀饭、米线、豆浆、玉米粑粑,种类不算多,顾客多数是回头客,有的是这里的住户,还有的是正在楼里施工的装修人员。

“我相信人只要勤劳,到哪儿都不会挨饿。”阿燕羞涩一笑。

虽说是早餐店,中午和晚上阿燕也闲不住,不停地有顾客来,要她炒盖浇饭。下午,就做她的拿手活儿玉米粑粑。于是,从凌晨5时到晚上10时,阿燕一直在她的铺子里忙前忙后。

“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这里的住户都是原来村里的邻居,搬到安置区,人群聚集,生意比之前更好做了。”盘算着自己开业一周的早餐店收入,阿燕喜笑颜开。

搬新家、谋出路,阿燕早有打算。租店面开早餐店,搬迁分得的两套房子,一套已经租了出去,补贴部分早餐店的租金。“我家的老房子也是楼房,两三百平方米。现在,就当是换了两套房子。我家也没有贷款,手里还剩了两万块钱。”对于移民搬迁生活,阿燕心满意足。

开启新生活,阿燕一家已经在路上。晚上7时,阿燕的丈夫忙碌一天回到家中。眼下正值移民搬迁高峰,装修市场需求大,阿燕的丈夫就在北门安置区从事装修工作。年后,阿燕的母亲也早早外出打工。“母亲50多岁,让她在家也闲不住,想自力更生。”

夜幕降临,沿江两岸,七里安置区住户家中灯光明亮,在群山环绕的黑夜中愈发耀眼。再过7个小时,阿燕又要起床劳作。劳累了一天的她希望早点进入梦乡,待晨光再现,又是崭新的一天。

(文章来自《昭通日报》2021年03月27日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