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要闻 >> 新闻详情

【脱贫故事】身残志坚拔穷根 创业致富不忘本

2020-12-03 15:55编辑: 陆元华 谭昌国

身残志坚拔穷根 创业致富不忘本

——记巧家小河镇新田村残疾人杨胜聪

记者 胡华伦

20岁的他本是身体强壮,但因放雷管不小心将右手5个指头全部炸飞,同时听力减退,致他肢体三级残疾、听力三级残疾,之后在创业路上又被切割机将左手食指切掉。2次意外几乎吞噬了他吃饭的双手,但吞噬不了他走出贫困的决心。最终通过3次创业,成功摘掉贫穷“帽子”的同时,还带领村民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他就是1975年出生于巧家县小河镇新田村新用村民小组贫困农村家庭的杨胜聪。

人间自有真情在

早年的杨胜聪因家庭贫困,幼年辍学。

18岁时,只有小学3年级文化的杨胜聪只身前往嵩明石山上务工,年壮好学的他学会了爆破、电焊等技术。1995年农历七月十三,杨胜聪外祖母去世,他回到家中帮忙,但因放雷管不小心将右手5个指头全部炸飞,同时听力急剧减退。

正逢年轻力壮的杨胜聪,本是父母和2个弟妹的希望。但从此,自己生活都难以自理,更别说照顾父母和供弟妹读书。原本充满希望的一个家庭忽然间好比天塌了下来,父母整天泪脸相伴,旁人闲言碎语,未来一片茫然。

然而,就在杨胜聪受伤的第二年,周边山堡村村民陈远翠相中了他的为人,看中了他的头脑,不嫌弃他身体残疾,与他两情相悦,结婚生子。对于杨胜聪,这无疑是生命的一个重大转折。杨胜聪说:“当时受伤没结婚,想着这辈子完蛋了。结婚后,觉得生活充满无限希望,于是就暗自发誓一定要努力,把生活过安逸。”

千磨万击还坚韧

由于身体受限,外出打工找不着适宜的工作,处处惹人嫌弃,在家劳动没有正常人的效率高,干苦活计带来很多不便,他想创业、盼创业。

至2004年,杨胜聪经过几年的磨练,无论吃饭,还是干活,左手活动自如,右手也能做好辅助。于是他想到自己之前在石山上学到的电焊技术,果断买来电焊机,做起了电焊生意。当时在农村,其他搞电焊的没有,开张生意就非常好,每天可以盈利三四百元。

两三年后,其他人看到他电焊赚钱,也开始做电焊生意。由于别人身体健全灵活,自己的生意就逐渐淡了。于是,不得不放弃了电焊,又开起开起了小卖部,卖烟酒茶、零食等日常生活用品。同样,起初生意很好,但大家看到了生意的好做,周围农户也相继开了起来,他的生意又逐渐淡了下去,最终选择了放弃。

2013年,在精准扶贫春风沐浴下,杨胜聪被纳入了建档立贫困户。期间,包保干部经常到他家里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帮助协调解决住房困难问题和饮水安全等问题,并引导他家走养殖的道路。2014年,他在政府补助1万元钱的基础上,购买了猪种,养了近30头猪,其中有8头老母猪。同年,家里土坯房在鲁甸龙头山6.5级地震中受损,在修建安全住房中,杨胜聪用切割钢筋时切割机断裂,反弹又将左手食指当场切掉落。同时,有一间圈舍的6头猪生病全死,导致当年没有赚着多少钱。

经历磨难的同时,杨胜聪也看到了养殖的希望。他不断总结猪生病的原因,同时加强养殖技术学习,他坚信只要学好养殖技术一定能通过养殖致富。

梅花香自苦寒来

2015年,在巧家县残疾人联合会的帮助下,小河镇政府在新田村组织开展残疾人创业培训,杨胜聪积极参加、认真学习养殖技术。

学好技术后,杨胜聪积极运用的实际,从圈舍环境卫生、防疫、数量分配等各个方面认真做起。同时,杨胜聪发现新田村不仅适合种红薯、玉米等,也非常适宜种植黄竹草,对于养牛是不错的选择,况且市场价格也很不错。于是,他就将有户全部外出务工的村民家土地流转过来全部种植了黄竹草,养猪的同时养牛。目前,杨胜聪养猪达30余头,牛近10头,成了当地的养殖大户,年收入近10万元,生活过的有滋有味。

在精准扶贫中,他受“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影响,主动承担起了残疾人致富带头人,带动新用村民小组农户种起了黄竹草,对他们讲解养殖技术。目前已有4户村民在他的直接带动下搞起了养殖,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杨胜聪说:“这几年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我从低谷中走来,盖了洋房,过上了好日子。只有帮助更多的人致富才能报答党委政府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