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媒体关注 >> 新闻详情

【昭通日报】安全饮水飞跃“六道崖”来到百姓家

2020-06-15 10:42编辑:谭昌国 陆元华

借力精准扶贫“春风”

安全饮水飞跃“六道崖”来到百姓家

记者 易盛芳 通讯员 胡华伦 文\图

脱贫攻坚战鼓擂响以来,在乌蒙山区这片热土上,一支支兢兢业业的为民服务党员干部队伍,一支支浩浩荡荡的精准扶贫大军,对症下药、重拳出击,敢于与天斗、与地斗、与己斗,奋力书写着一曲曲脱贫攻坚的响亮赞歌,时时刻刻展示着不屈不挠的“昭通精神”。

从巧家县城出发20 分钟后,记者一行驾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往上爬行,一个半小时后,来到了海拔2000 米左右的白鹤滩镇松梁村。

极目俯视,金沙江水滚滚流淌,川流不息;大药山近在咫尺,威武雄壮;一个个美丽富饶的村庄尽收眼底,光彩而夺目。

走进松梁村委会,崭新的村“两委”办公楼顶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着,干净的院坝内整齐地堆放着数百根饮水管。

村党总支书记何志福很是激动和兴奋地说:“这些是石漠化治理正在实施的生产用水管网建设项目。”谈到水,何志福深深感到历年来的艰辛和不易。他介绍,以前,在松梁村这个山脊上,祖祖辈辈只能“守着大药山,望着金江水,喝死水塘子水”,植被脆弱,产业薄弱,全村脱贫致富能力弱。

据松梁村一位80 余岁的老人介绍,解放前,松梁村一直饮用死水塘子水(雨季天收集的洪水),水用石灰澄清后,打去上面漂着的废渣,就用来饮用。解放后,松梁村修了一条水渠,人畜饮水靠渠道供水,将水蓄到望天池里,人们担水吃,远的农户来回要两个小时。后来,在巧家县蒙姑小常庆建起了“中国第一口水窖”并全国推广后,松梁村也开始以打地窖的方式解决人畜饮水,但地窖蓄水也只是能将瓦房上的屋檐水和渠道水集中起来,饮水安全仍然得不到保证。

松梁村监委会主任雷有海告诉记者:“我家有4 口水窖,多的人家有五六口。”

2019 年7 月29 日下午4 时30 分,是松梁村群众永远也不可能忘记的日子,那天伴随哗哗的流水声,松梁村最后一件饮水管网安全饮水飞跃“六道崖”来8 个村民小组240 户老百姓家中,全村15 个村民小组告别了吃望天水的历史。同时,这也标志着巧家全县62 万群众“一户不漏、一个不落”地吃上了安全饮用水。

对于一个没有水源的松梁村,要让村民们都能吃上干净水、安全水,这无疑是给予历届村“两委”干部巨大的考验。不仅要寻找到水源,还得多方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及资金来源,切实把“源头”引到群众的“锅头”“心头”。

在松梁村土生土长的何志福2013 年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2014 年10 月至2016 年4 月调派至邻村白鹤滩镇水塘村任村主任助理。期间,他发现水塘村一深沟里水大、清澈。

于是,他顺着流水找到了源头,发现该水源水质好、水量大而稳定,属于深层地下水。从水源望去,只能看到“一线天”,也正是这“一线天”让何志福觉得松梁村老百姓能吃上安全饮水有了一线希望。

对于穷水穷怕了的何志福,看到水塘村已解决安全饮水,他暗自发誓“无论再艰辛我也要把水引到松梁老百姓家里去”。

于是,自2015 年何志福就打起了“算盘”,多次找到水塘村总支书记何国财商量,何志福2016 年回到松梁村任总支书记后,更是坚定了信心,又找到何国财协商,何国财虽然觉得这是好事,但该水要引过松梁村,要过包家湾子崖、熊洞崖、湾子大崖、王家大崖、王家梁子大崖、沟坝崖“六道崖”,谈何容易。

“答应你,你也引不过去。”何国财斩钉截铁地说。

“我们就不怕困难,办法总会比困难多。”

何志福说干就干,因为他坚信,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松梁村亦如此。

随后,何志福带领村“两委”干部,实地测量、线路规划、水质送检……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做好后,何志福积极找到了白鹤滩镇党委、政府及县水务局汇报争取项目支持。

何志福说:“当时,大家都认为水是好,但太危险了,万一发生安全事故,这项目也是烂尾工程。”在何志福的再三争取下,建设松梁村饮水管网工程项目最终得以批复同意。

主管长约6300 米,支线长约16000 米,入户管长约30000 米的饮水管网工程项目,按照常规的饮水管网项目审批,松梁村这件管网批复项目资金投入不到90 万元。但对于该管网的难度和工程量,这远远不够。何志福又多次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也得到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最终投入项目资金199.41 万元。

2019 年5 月20 日,松梁村饮水管网工程项目动工。这一天,村民们兴高采烈,“我们终于也要有干净、安全的水喝了。”

“好果子”哪有这么好吃。

项目启动后,村里专门设了一个组,何志福和雷有海专门负责这件管网建设工作,村上的其他事交给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和其他村“两委”人员负责。

每天早晨7 点左右,白鹤滩镇水管站站长冉启发、何志福和雷有海就带领部分村民小组长、党支部书记、党员、群众代表和施工队上山,直到天黑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中午就以洋芋、面包、矿泉水充饥解渴。

在整个项目建设中,最难的就是“六道崖”,每道崖都笔直,崖高都数百米甚至上千米,水管过的位置到崖顶距离有的长达300 米。不仅管子搬运困难,而且每安装一段管子,施工人员都要用多根安全绳一端在山顶固定,将人和管子掉下山腰。一根绳子不够,就在山腰再打桩二次用绳,进行“空中接力”“空中安装”。

何志福、雷有海的责任就是负责安全监督,冉启发负责技术指导,因为除了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也来不得半点马虎,即使是落个小石头下去后果都不堪设想。

何志福说:“从结安全绳到安装,我们眼睛都不敢眨一下,有的村民也帮忙看的看,使劲的使劲,齐心协力,确保绝对安全。”

“说起容易做起难。”全程参与管网建设的村民陈发银回想起安装管网的过程,至今仍心有余悸。他告诉记者:“当时大家一心想把网管建好,还觉得不怕。后面管网安装好,有根安全绳都不敢去解了,觉得太危险,于是到现在都还在崖上拴起呢。”

最终,该项目从启动到竣工,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这件工程不简单,感谢你们把水管安好;如今吃到长流水,大家心中都喜欢……”

“我们水源从何来,想感谢领导我口难开;他精心琢磨来设计;水管穿过陡石崖……”

管网建成后,一首首由该村村民自编自唱歌颂松梁村管网饮水建设的山歌不时在山村回响。

去年7 月29 日下午4 时30 分,家家户户通上了安全饮用水,村民们乐开了花。

采访中,何志福带领记者来到邵家包包、木厂湾子等村民小组村民家中,记者拧开每家农户院坝内的水龙头,立即流淌出清澈、纯净、甘甜的水。

一名参与该件管网建设的白鹤滩镇党委领导弯下身子,嘴靠近水龙头喝了一大口。他说这水是他喝过最好喝的水,最甘甜的水,通水后每次到松梁村下乡,都会带一桶水回去。

也许,他除了享受这水的甘甜之外,也想更加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今年86 岁的艾青朝和71 岁的田维富说:“活了几十年,能喝上这么好的水,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不仅人干不着了,就连牲口都干不着了。”

走近管网的蓄水池旁,总能看到满水管下放着一只桶,或是外接一根皮管直引到蔬菜地里。

村民陈发银说:“水太珍贵了,我们得节约,有效利用。”水通了,松梁村干部群众的心也通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也被脱贫攻坚工作改变了。

何志福介绍,这件管网不仅解决老百姓的安全饮水问题,也对整个村的产业发展、脱贫致富增强了信心,为生态建设、生态发展提供了保障。

目前,松梁村已大力发展了花椒、核桃、蚕桑、橙子、蔬菜等绿色、生态产业。(文章来自《昭通日报》2020年06月14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