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要闻 >> 新闻详情

致敬第20个记者节:我们一直在路上

2019-11-08 18:05编辑:姜连聪 陆元华

记者,始终记着。记着使命与担当,记着责任与奉献,记着初心与梦想。有记者的地方就有真相:他(她)们用镜头记录人间万象,他(她)们用笔杆连接民生民情;他(她)们努力让文字公允,他(她)们努力让镜头客观;他(她)们在喧嚣中保持冷静,他(她)们在躁动中守望理想…… 

今天

2019年11月8日

是中国第20个记者节

对于记者来说

这是普通的一天

虽然迎来了自己的节日

但是,今天

他(她)们仍奔忙在采访一线

或奋笔疾书 或行色匆匆

这是特殊的一天

新闻理想在他(她)们内心深处激荡

热忱不改  初心不忘

以往,记者都在镜头背后记录故事

今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他(她)身上

致敬青春  致敬记者

大家都很好奇

记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你对巧家县融媒体中心的

新闻工作者有所了解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她)们

了解他(她)们

胡华伦:做一名有温度的新闻工作者

“脚下沾满泥土,笔下才有温度。”这是新闻战线上老师们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是我从事新闻工作5年来深刻的体会。

5年来,我作为巧家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记者,见证了鲁甸6.5级地震自然灾害和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工作,看到各级干部职工同千千万万贫困群众砥砺奋进、齐心协力战困难、谋幸福的感人场景,时刻记录着巧家的发展和变化。

5年来,我从一名数学专业的理科生到一名记者,靠的是对新闻的执着和热爱。第一时间冒滚石、余震徒步30公里连夜赶赴灾区一线,为的是及时准确将灾情传递出去;多次深入一线挖据先进典型人物事迹,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去新闻现场的路上。

“不要把我当作灾民,请把我当作一名共产党员!”至今清楚地记得5年前鲁甸6.5级地震中采访的老党员、退休教师许德林的时候,我得知他的捐款事迹,在车辆不便的情况下,我立即徒步到他家,通过长达5个小时的采访,深入构思和及时撰稿,稿件得以被各媒体刊发转载,凝聚起了正能量。地震过后,又多次对其跟踪采访撰写稿件,充分反映一名老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感人事迹。后来,他的事迹被宣讲人员引用在全县进行宣讲学习。

在采访鲁甸6.5级地震巧家灾区首个集中安置点受灾群众乔迁新居时,我从县城赶到包谷垴乡冷家坡村民小组圆塘子集中安置点,再到采访完受灾群众乔迁新居,时间已到中午一点。为及时将新闻传递出去,没有忙着吃午饭,而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及时筛选照片、撰写稿件,最终新闻图片被《人民日报》等媒体采用。

一次次深入一线的采访,一个个先进典型的挖掘,一篇篇沾满泥土的稿件,5年间采写了近600条稿件被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刊载,宣传他人、引导他人,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感染了自己,必将激励着我更加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担起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陈运红: 感动着 记录着

11月8日,这已经是我过的第13个记者节了。一路走来,我感动着,记录着。带着初心和使命,做一名有情怀的记者。

回首13年的采访经历,义务守护黑颈鹤的董发知,割肾救父的高兴媛,做哥哥双臂的吴建智,树保姆付洪树......难忘的人物数不胜数,一个个令人感动的采访瞬间还历历在目。

2014年8月3日,巧家包谷垴乡在鲁甸8.03地震中受灾严重。灾情就是命令,我主动请缨前往包谷垴灾区一线,拍摄救灾镜头,采访受灾群众,我和同事坚守在抗震救灾一线,一呆就是近十天,期间我采写新闻50余篇,及时的把地震灾区的情况传递出来,争取了救援时间。

2017年5月16日,我来到白鹤滩镇杨家湾樟木箐,因为这里生长着一种极度濒危物种——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的巧家五针白皮松。采访了守护五针松二十余年的护林员付洪树。和他一起爬山巡树,了解他的故事。交谈中,他说的“只要干得动,我就要把它管好”,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与树相伴近30年,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树林子里留下了7万余公里的足迹,走出了绕地球一圈半的距离,这份不平凡坚守感动了我,也激发起了我对这份保护事业的敬畏。

尽管新闻工作很辛苦,但有付出就有收获,我采写的多件作品获省、市级奖励,其中《鹦哥溜索改桥合龙 预计6月底建成通车》获全省第二季度优秀电视新闻作品、《鹦哥村:建设生态屏障 让绿水青山成为幸福靠山》获2018年云南广播电视台第三季度“季度好新闻”、消息《《巧家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为农民的“健康银行”》获昭通市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消息《巧家县发生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和专题《高原明珠—马树》获昭通市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

俗话说,做一行爱一行,我很享受新闻采访给我带来的这份充实,选择这个职业,我始终无怨无悔。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我们有责任,走进平凡,发现背后的不平凡,用手中的笔写下这些我们亲历、亲见、亲闻的好故事,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记录社会的发展足迹,当好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

康德斌:用镜头记录巧家发展变迁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我需要做的就是把我的镜头对准群众最想知道和了解的新闻事件,努力拍好每一个镜头、把新闻稿实事求是的写好,用镜头语言记录巧家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新闻事件,这是我肩上的义务和责任。

我于2005年6月到巧家电视台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凭着对这片土地、这份新闻事业无比热爱,在这近15年的时间里,我和我肩上的摄像机走遍了巧家县16个乡镇中所有村、社区,从药山之巅到两江并流,我用新闻镜头记录了近15年来巧家的发展变化,真实、客观地报道了所参与的每一个新闻事件,为巧家的新闻宣传工作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近15年来,我不但参与了“8.03”抗震救灾、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工作、脱贫攻坚、鹦哥溜改桥央视直播等重大事件宣传报道,同时也对这些年来巧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及老百姓身边的趣闻琐事进行了报道,很多报道内容多次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出,对宣传巧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不论是一般的新闻事件报道,还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典型报道,我都会认真对待,仔细钻研业务能力及水平,力求使每一篇报道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针对性,力求每一篇报道都能达到宣传巧家,展示巧家的良好效果。

对自己选择的这份职业我始终无怨无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一个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为宣传好巧家、报道好巧家作出不懈努力。

陈红云:新闻工作者的坚守

2014年8月3日下午4点30分,鲁甸发生6.5级地震自然灾害。就在我们对强烈余震仍心有余悸还没回过神之际,爱人的电话响起:“我县包谷垴、新店受灾严重,赶紧带上装备去新店”。没来得及多穿一件衣服,爱人便和另一个同事第一时间火速赶往新店灾区一线。紧接着我电话也响起,要求立即赶往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

赶到办公室大家都在接受任务,新闻中心和电视台的部分同事在宣传部两位副部长的带领下兵分两路分别赶往重灾区包谷垴乡和新店镇。余下为数不多的几个同事当晚则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莉萍的带领下坚守在办公室通宵达旦地工作。

密切关注灾情变化、对接外来媒体记者、记录并刊发一线同事们传回的稿件……电脑右下角的时间显示已是凌晨12点。“红云,有几位省外的记者正在赶往县城的路上,你马上跟负责接待的同事联系,让她做好接待服务,同时你要提供好记者们采访需要的相关信息,需要到哪个单位部门采访你也要做好对接。”“好的,我马上联系。”凌晨3点多,灾区已有不少伤员陆续被送往县城的几家医院,我和办公室的另一位女同事与人民医院对接好后,前往人民医院采访伤员情况,回到办公室导图片、编图片、写稿件……不觉已是天亮。

“是新闻中心吗?我是民政局的要在巧家新闻网上公布捐赠物资和资金信息。”“好的,你把相关信息传给我,我马上公布”“红云,包谷垴有个村医地震发生后就一直坚守在一线,他妻子在地震中也受伤了他都顾不上看一眼,你马上对接了解相关信息,我们要报道他的先进事迹。”“红云,马上要召开“8·03”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你赶紧去做好宣传报道。”……电话响个不停、编手机报、上新闻稿件、跑采访、对接外来媒体记者、统计宣传报道稿件……地震发生后的10余天里,我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没有睡过一个好觉,而同样身为新闻记者的爱人也一直和其他同事们一起奋战在受灾一线。

自2013年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用文字和镜头记录着巧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喜人变化,报道着巧家脱贫攻坚、移民攻坚以及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等各类重大事件。作为新闻工作者,不管是怎样艰难的阵地,我们都一直默默地坚守着!

姜连聪:用笔和镜头传递正能量

我是一名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着巧家发展变化的记者,也是正能量的传播者。

作为一名编辑兼新闻记者,我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业务素质。新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因此,我时刻做到脑勤、腿勤、耳勤,在完成好每天需要编辑稿件的同时,我主动去挖掘一些鲜活的新闻素材采写新闻稿件。

用镜头传递真相,用笔杆描写民生,用汗水浸润职业辉煌,这是对记者的真实写照。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今年的六月,我接到一个采访任务,采访佰意佳食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朱立卫。而在接到这个采访任务之前,我就看到过许多关于他创业致富的报道。在策划时,我很纠结,如果再用这个作为切入点,传播出的“声音”就不能达到效果,只能深入实地挖掘素材。就这样,我冒着酷暑,花了两天时间,到公司采访员工,到甘蔗、玫瑰花种植基地采访建档立卡户,采访村主任等。采写的新闻稿件《朱立卫:“匠心”的力量在脱贫路上闪光》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好评。

新闻就是命令,新闻就是力量。9月5日,巧家小河镇马鞍村烂泥箐发生滑坡自然灾害,为了能把救灾情况及时发布出去,我一整天都坚守在工作岗位,直到凌晨……为了能够拍到大国重器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现状照片,我和同事爬到非常艰险的山岩上去拍照片;为了宣传好巧家县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我只身一人到大寨镇小寨村采访花椒、枣子,到老店镇治乐村中蜂养殖产业扶贫试点采访,采写的新闻稿件《小寨村:小小花椒敲开“致富门”》《杨洪贵:人勤“枣”致富》《千箱蜜蜂飞进治乐村“扶贫”》被多家新闻媒体转载或刊发。另外,我采写的新闻稿件《巧家生态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让每一位群众都能沐浴法治“阳光”》《李兴平:用爱心“点亮”学生未来》《惠民兴水利 改革促发展》《巧家:唱响新时代双拥赞歌》《文明之花绽放洼落村》等,有的被新华网、云南网、昭通新闻网等网站采用或转载,有的在云南日报、云南经济日报、昭通日报等刊发。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这个职业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干一行、爱一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使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都能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他(她)们是巧家县融媒体中心60余名新闻工作者中的其中一员。

在今年3月19日刚挂牌成立的巧家县融媒体中心这个年轻的大家庭中,新闻工作者们或奔跑在一线采写稿件,或在编辑室里盯着屏幕编辑校对着稿件、剪辑着视频,或坚守在播控转播室里,或是为了新闻采编工作正常开展默默做着后勤工作……风里雨里、烈日下、突发事件或灾害现场、会场……都有他(她)们的身影。

他(她)们有的是夫妻、有的是编外人员……

但是,他(她)们不望收获,只顾耕耘,脚踏实地,守住繁华!

记着记者、记者记着。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他(她)们一直以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要求自己,记着初心、记着坚守、记着担当,做有温度的新闻,写有力量的文字,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用心传递社会正能量。

他(她)们与巧家县融媒体中心并肩前行,不忘从业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新时代的记录者,他(她)们将坚持不懈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走出去、沉下去,把镜头对准基层、聚焦百姓,讲好巧家故事,唱好巧家声音。

今天

这个闪光的日子只属于他(她)们

今天

最大的头条应该留给他(她)们

记者节

愿他(她)们心有所持 温暖坚定

记者节

祝新闻工作者们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