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媒体关注 >> 新闻详情

【昭通日报】卖蜜人蒋依良的“苦”与“甜”

2019-07-15 15:44编辑:姜连聪

◆通讯员 胡华伦

“我以后可以大干一场了。”6月26日上午,卖蜜人蒋依良手里拿着一份云南商测质量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寄来的检验检测报告反复查看,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一心想把蜂蜜产业做大做强,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的蒋依良,一遍又一遍地看着报告,又在网上下载北京一家知名企业蜂产品检验报告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自己家的蜂蜜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比别人的高,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计数、嗜渗酵母计数等都远远小于标准要求,他更是信心满满。

蒋依良1984年出生于巧家县大寨镇,12岁时左手3根手指被机器吞食,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父亲今年72岁,至今已养蜂52年。蒋依良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熏陶,对养蜂产生了很深的情感。由于兄弟姊妹多,家庭开支大,蒋依良2005年高中毕业后就没有继续读书,回到家与父亲在大山里风餐露宿,共同养蜂卖蜜。当时年轻力壮的蒋依良,已不再因为自己的左手残疾而自卑,而是雄心壮志,子从父业,立志将蜂蜜产业做大做强。2008年开始,蒋依良逐渐扩大养蜂规模,从原来养50箱慢慢扩大到80箱、100箱,直至2012年时达300箱,蜂蜜产量也从原来2吨左右扩大到13吨之多。同时,他还注册了商标,并在县城繁华路段租了门面开起了专卖店。

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规模虽然扩大了,蜂蜜却卖不出去,资金投入进去了却收不回来。他说服父母和姐姐,搞起了蜂蜜米花糖加工厂,“消化”了一部分蜂蜜。

吃一堑,长一智。虽然副食品加工做起来了,但大量的蜂蜜还是“消化”不完。于是,蒋依良便缩减规模,理性发展。

“老板,上次买的蜂蜜吃完了,拿罐蜂蜜给我。”“好的。”蒋依良看到老顾客光临,迅速从柜台上走出来,将一罐一公斤装的蜂蜜递给顾客。

谈起卖蜂蜜,蒋依良眉头紧皱,他说:“像我家养的蜜蜂,根据不同季节和植物的花期,会将蜜蜂在大寨、东坪、茂租等地从江边到药山脚来回放,伴随采蜜的季节不一,花种不一,蜂蜜的味道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形状也不一样,很多顾客分辨不出真假,认不得的人无论怎样讲解介绍都不敢随便买,就怕买着假的,自己的蜂蜜要卖出去几乎靠买过吃过的人推介,80%的顾客都是老顾客。”蒋依良希望相关部门能对蜂蜜市场进行规范监管,让好的蜂蜜能卖出去,同时规范价格,让群众得实惠。

虽然当前蜂蜜市场存在一些问题,但蒋依良没有失去信心。他认为,只要坚持以质量为本,自己一定能将蜂蜜产业做大做强。(文章来自《昭通日报》2019年07月15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