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民生 >> 文明巧家 >> 新闻详情

【扶贫日记】刘正东的扶贫日记

2019-04-02 09:40编辑:谭昌国

今天是9月20日,是一个难得的好晴天,我们驻茂租镇坪子村扶贫工作队又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14户1268人,按照镇上的工作安排,要在9月26日前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档”信息采集及贫困户帮扶卡的填写工作,还要动员贫困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我们加上镇村组领导共计12人分成四个组,各自负责完成分组片区村民小组的各项工作。大家对照前期的贫困户信息,认真填写贫困户家庭信息,为进村入户做好准备。

我和村党总支书记陆兴友,镇工作队员杨清明分在一组,负责三岔沟、海家坪和桐子厂三个村民小组,在开车进入桐子厂村民小组的路上,意外不期而至,先有一个下坡,然后一个上坡,坡度很陡,由于还是新修的泥巴路,路窄而且泥土疏松,视野不太清晰,车子稍微打滑,左前轮似乎踏空。下车察看,左前轮悬空,车子已无法动弹。这时,陆陆续续有村民围了上来,村民对工作队的同志已经很熟悉了,看到是扶贫工作组的车,没有号召,纷纷开始出主意,大家自发出手相助,有的拿出自家的粗木树、铁棍、木板,一边想办法从坡下为左前轮找一个支撑防止倾覆,一边察看车况。最后,大家采取木板支撑,人力抬的方式,把车抬出来,忙得汗流浃背。他们把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肯定和期盼,体现在热情的出手相助中。

把车抬出来后,我们又继续往前开了大约两公里山路,车子再也去不了了,路上因塌方堵塞,我们只能步行前往。走在坑洼不平的路上,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打湿了衣襟,深一脚浅一脚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来到了住在海拔最高处的村民家中。

我们首先来到贫困户余国文家。余国文,男,70多岁,低保贫困户,有一个女儿远嫁他乡,独身一人,常年患病,只靠在地里种点粮食维持生计,生活靠民政救济,家中一贫如洗,房屋简陋,养了5只鸡在家中,关在大门口的简易鸡圈里,生活贫困。工作队员杨清明与他聊家常、讲解扶贫政策,并为他认真算好一年的经济帐,祝愿他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并语重心长地再三叮嘱:“家禽不能与人在同一屋居住,不卫生,这样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由于早上村民大多数在外做农活,所以很难找到人。到了中午12点左右,趁着村民回家吃饭之机,我们又来到了村民余文聪家中。余文聪老人已经70多岁了,衣衫褴褛,房屋破烂,走近一看,家中除了有点玉米和洋芋,别无他物,带着一个儿子,智力残疾,40多岁还未成家,生活难以自理,村支部书记当场表态,把她家纳入民政兜底保障范围。接着又走访了这个村子其他贫困户。

桐子厂村民小组,是坪子村出了名的贫困大组,交通条件特别落后,气候条件十分恶劣,村公所所在地干燥无比,那里还下着毛毛细雨,走进村子,道路湿滑,条件简陋,所有房屋基本都属于D级危房,村民修房愿望强烈,但由于公路不通,建筑材料要靠人背马驼,成本高得让村民难予承受,他们的一个共同愿望,就是希望政府早日把道路修通,把材料运进去,早日改变房屋状况,住进安全稳固住房。同时把先进的思想和致富的方法和经验带进去,尽早推广应用。

回到路上,我陷入了沉思,回顾驻村以来的日子,工作队在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工作紧凑而忙碌,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但脱贫的任务依旧繁重。从桐子厂的贫困状况,映射到整个村,整个乡镇,甚至更大更远的地方,深知扶贫工作,点多面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每位工作队员必须全力以赴,扎根乡村,与贫困群众一起,找准致贫原因,引导他们找准自己的脱贫路子,给予合理的帮扶措施,努力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要求,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山路在延伸,脚步在丈量,梦想在心中,希望在前方。我们坚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举全村之力打赢扶贫攻坚战,坪子村贫困群众必将与全县人民一道齐步走向康庄大道。(巧家县茂租镇坪子村扶贫工作队员刘正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