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要闻 >> 新闻详情

刘发山:贫困山区养鸡“啄”出致富路

2019-03-14 15:14编辑:姜连聪

记者 李梅香 通讯员 徐远超

他不畏辛劳,把鸡舍的养殖规模从最初的300多平方米地扩大到现在的30亩,努力为群众搭建致富平台;他刻苦钻研,潜心学习养鸡技术,把自己从贫困山区的贫困户变成了养鸡致富的能手。他就是巧家县小河镇瓦房村令子社的社长刘发山。


现年50岁的刘发山,因缺乏技术,家里的收入靠仅有的2.5亩耕地,加之孩子上学,日子过得很拮据。因此,在2014年被评为瓦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早日摘掉“贫困帽”,刘发山带着妻子离开家乡到昆明去务工,期盼着通过务工来实现脱贫。但事与愿违,由于刘发山夫妻俩的文化水平低,只能到工地上干体力活,收入较低,夫妻俩一年的收入所得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开销。“开弓没有回头箭。”经过几番折腾和深思熟虑后,2018年,在小河镇党委政府、小河镇瓦房村驻村工作队员和瓦房村“村三委”的支持和帮助下,刘发山选择回到了自己土生土长的令子社,创办起了巧家县绿汇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最终,通过养殖和销售土鸡,刘发山如期实现了自己的“脱贫梦”。

“以前不养鸡的时候,钱也没有,出门都靠走路,如今,鸡养起来了,拖拉机也买起了,拉东西也方便了。”刘发山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隔行如隔山。”创业初期,由于刘发山刚接触养鸡这个行业,对于鸡的养殖并不熟悉,加之养殖技术的不成熟,导致小鸡孵出率低,死亡率高。为提高自身的养鸡技术,降低自己的经济损失,刘发山一边从网络上购买养鸡技术的相关书籍来加强学习,一边到昆明、楚雄等地外出参观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辛劳付出,刘发山自身的养殖技术水平和养殖效益都得到了大大地提升。

 “现在不管是鸡感冒还是给鸡打疫苗我都能轻松地应付。” 刘发山感慨地说。截至目前,合作社经过短短一年的时间,养殖规模已经从最初的300多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30亩,小鸡的存栏量也从最初的500多只发展到现在的1400多只。

据介绍,由于刘发山养殖的土鸡绿色、生态、肉质好和口感佳,他出售的土鸡和土鸡蛋都成了小河镇、红山乡等周边乡镇受欢迎的“香饽饽”,不仅富裕了自己,还带动了周边更多的群众实现了增收。

“自从去年加入巧家县绿汇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我家一年的生活开销都不愁,活也比之前种蔬菜自由和轻松。”瓦房村的村民刘坤才说。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刘发山说,为了带动周边更多的群众实现户户有增收,他不仅每天利用空闲时间去走村入户,动员周边更多的群众加入自己的合作社,同时,还把自己外出学习得来养殖技术都免费地教给前来学习的群众,以帮助他们增强通过养鸡来实现增收的信心。如今,经过刘发山的不懈努力,合作社已吸纳了周边群众刘发洪和唐朝友等的加入。

 “刘发山能够如期脱贫致富,离不开他的勤劳和实干。”瓦房村的村民纷纷称赞道。如今,伴随着巧家县绿汇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的越来越大,一幅展现瓦房村令子社产业持续发展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