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要闻 >> 新闻详情

巧家红山乡:抓建设 兴产业 惠民生

2019-02-22 16:34编辑:谭昌国

记者 李梅香 通讯员 李烨


一条条弯弯曲曲的通村硬化路修进边远村庄,一片片抽出新芽的花椒树或核桃树栽满田间地头,一个个依山静谧的村庄坐落在公路两旁错落有致……走进素有“小西藏”之称的巧家县红山乡到处展示着该乡抓实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加强环境整治的成果。

抓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群众幸福感

“以前路不通,出行不是人背就是马驮,如今路通了,家门口脚一抬就可以找车坐,真的方便多了。”红山乡天星村的村民杨洪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众所周知,“弯急坡陡”“泥泞难行”“晴通雨阻”曾是制约红山乡发展的“瓶颈”。为改善红山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红山乡抢抓脱贫攻坚助推乡村道路通达等重大发展机遇,以“乡村主责、群众主体”的建设机制,抓实乡村交通道路建设及重点连接线建设,全力服务省道S206、都香高速建设。如今,该乡的乡村道路实现了硬化,到村通达率达100%。同时,争取实施了62公里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改善临崖临水危险地带交通安全,截至目前,该乡全乡村组道路建设达到90%以上,重要村组道路连接线硬化达70%以上,户间道硬化连接达70%以上。伴随着该乡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以前路不通,摩托车都比较少见,现在交通条件改善了,小轿车、摩托车都直接开到了家门口。真的是路通了,生活就大变样了。”红山乡纸厂村的村委会委员冯利文感慨地说道。

红山乡的困境在路,希望也在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只是红山乡抓实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的红山乡,村级活动组织场所、文体广场及站所建设、公共厕所、垃圾收集池……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着力发展特色产业, 撑起群众钱袋子

“产业是盘活农村经济的关键。”为撑起群众“钱袋子”,近年来,红山乡坚持把“产业兴乡”的战略思路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以两江资源为依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培育农业产业,进一步培植壮大“花椒、核桃、魔芋、蜡虫”主导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群众鼓起“钱袋子”找到了路子。

据了解,2018年,红山乡以“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带领4100户花椒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500多户,通过退耕还林提质增效、补植补造提高了花椒产量,带动了群众增收。同时,请专家把脉“蜡虫”产业,永续“白蜡虫”发端地的传统渊源,适宜区产量约23000余斤,收入约200万元;引种种植魔芋2100亩左右,产鲜商品魔芋4200吨,产值2520万元,在江边河谷种植脐橙2000亩,种植中草药300亩……着不仅实现了产业的增产,更为群众鼓起“钱袋子”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惠及群众千万家

走进红山乡,公路沿线“主动接受乡村文明洗礼、共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门前屋后都是我家的脸、不在亲戚朋友面前丢人现眼”……的乡土标语随处可见。

“以前我们村子垃圾都是乱堆乱放,如今,路边都修得有垃圾池,垃圾堆放也规范了,村子也变得越来越美丽了。”红山乡天星村的村民杨女士说道。

为提升红山乡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新农村,该乡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双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中心站所负责人、各村“两委”为成员的村人居环境行动工作领导组,从群众观念引导、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重点工作入手,切实把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落到实处。截至目前,该乡出动流动宣传车70余次,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提升1500余人。同时,与街道沿线住户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325份,门前环境整治及安全责任书500份,并启动修建了集镇、村落垃圾房30个,垃圾收集池40个,简易填埋场8个,大力提升了该乡对居住集中村落的垃圾排放治理和该乡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打造出了一个个生态宜居的和谐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