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媒体关注 >> 新闻详情

【云南经济日报】惠民兴水利 改革促发展

2019-01-18 10:20编辑:谭昌国

惠民兴水利 改革促发展

——改革开放40年巧家县水利发展纪实


水渠施工


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姜连聪 朱炫伍

改革开放40年来,巧家县坚持不懈实施“交通水利立县”战略,多渠道筹措资金,多元化兴办水利,举全县之力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实现了从小水窖到大水库的变迁,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惠民兴水利,绘就了一幅硕果累累的精彩画卷。

管网供水项目的实施,改写了农村长期无干净卫生饮用水的历史,也改变了卫生环境,提升了村民的精气神,同时也让巧家10余万贫困人口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大兴惠民水利工程

2018年5月11日中午,东坪镇树叶村村民宋正有一拧开院子里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就流出来了,他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情不自禁地说:“太安逸了!我们几代人想喝干净水的梦终于成真了,感谢党和政府又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上述情景仅仅是巧家县水利事业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巧家县水务局职工唐家寿介绍,巧家县境内水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可利用程度低,且缺乏资金、技术和工程设备,改革开放前实施的各类水利工程基本未发挥作用。到1978年底,全县水利化程度仅达10%,饮水不安全人口达80%。

40年来,一大批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先后建成或开工建设,并陆续发挥效益。1988年开建属引荞工程第二期主体工程长海水库枢纽工程是巧家第一个中型水利工程,该工程解决了中寨、金塘、白鹤滩(原来叫新华镇)3个乡镇13个村108个村民小组2.2万人和2万余头牲畜的饮水和5.5万亩农业灌溉用水。1998年开工建设的炉房中型水库,于2001年建成蓄水投入试运行,该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以来,供水范围覆盖了灌区炉房、蒙姑、金塘3个乡镇,灌溉面积达3.71万亩,从根本上解决了灌区干旱缺水的现状,有效缓解了灌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巧家县相继开建了小海子中型水库和小空山、洗羊塘、老深沟3座小(一)型水库。

民生水利快速发展

“在过去,每到旱季,一些缺水地区的群众要翻山越岭几公里,靠人挑(背)马驮,解决基本生活用水,生产就只能靠天吃饭。我们村寨里唯有一处水源点,长辈们都叫它‘老水井’,每当天刚蒙蒙亮,男女老少就排成了一条长龙在群山之间等候挑水(背水)。然而一阵大风拂过,尘土飞扬,水桶里总少不了尘土和碎屑……如今,农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了。”家住老店镇的张大哥如是说。

40年来,巧家在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的同时,通过整合水利项目资金,实施了饮水安全、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烟水工程、渠道工程、河道治理等民生水利工程,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农村饮水管网1424件,供水管网2374公里,水池、水窖59572口,解决了农村人口43.83万人及全部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100%的乡镇、学校通自来水,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也基本得到了解决。

水保障网不断筑牢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巧家一位名叫孙廷文的农民在自家居住地旁边修成了第一个小水窖。实践证明,小水窖对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具有重大作用,后来,小水窖如雨后春笋般在周边缺水的地方蔓延开来,甚至在全省、全国旱区推广。孙廷文也被喻为“水窖之父”,巧家也被喻为“水窖之乡”。

40年来,全县已有各类水利工程6万余件,其中,建成中型水库3座,除险加固小型水库7座,建成小塘坝43座,水池900余件,水窖59000余口,引水渠1400余公里。全县耕地灌溉面积达到25.79万亩。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年一提升,五年一跨越”的丰硕成果。基本形成了以炉房水库、长海水库、大海水库、孔家营水库、引荞工程、建设堰、和平堰、拖姑堰、蒙姑堰等重点水利工程为骨架的供水系统。初步形成了以中小型水库为支点、沟渠管网为脉络、地窖为补充的水利保障网络。在防灾减灾、农业灌溉、保障城乡供水、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金塘镇煤炭村的一位老党员告诫乡亲:“大家要省着点用,我们祖祖辈辈从来没有用过这么多水!”

水利改革成效明显

在大规模快节奏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巧家县还不断深入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2008年建立了涉水事务一体化机制,县水利局更名为县水务局。同时,先后组建了县、乡自来水厂和县水利工程管理局。建立健全了炉房水库、引荞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相关管理机制,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完成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和委托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初步建立了与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责、权、利得到进一步明确,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当沟渠深入到田间时、管网进入到庭院时、水窖陪伴在屋旁时,群众的幸福溢于言表。在一些水窖、蓄水池外面,时常看到当地群众自发写上“翻身不忘共产党,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类似标语,“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实施了许多水利项目,让我们喝上了自来水;水是生命之源,要节约用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饮用水有了保障,老百姓心中甚是感激。

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40年来,巧家民生水利取得明显成效,水利事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一项项惠民水利工程正全面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