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媒体关注 >> 新闻详情

【昭通日报】从炉房乡公路发展看巧家乡村道路变化

2018-12-10 08:48编辑:谭昌国

◆记者 张广玉

受地理位置限制,炉房乡成了巧家县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直到2015年,才有了通乡油路,并于同年底开通县乡客运(试运行)。

30年前,炉房乡政府所在地炉房村(现改为炉房社区)到巧家县城有三条线路可走,但都需要在路上走两天。乡上的干部到巧家县城开会,必须提前两天出发,开一天的会,来回要五天时间。

鸡噜是炉房乡的一个村,离炉房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垂直落差900多米,一条小路蜿蜒盘旋向下,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村里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只有必须的生活用品才到炉房集镇去买。运输方式是人背马驮,曾经发生过人和马摔下山崖的事情,村民没事很少到集镇去。所以,一直以来,建筑材料运不进来,村民住的都是土坯房。

王国云就是鸡噜村人,他在炉房乡读的中学,6年时间都在鸡噜到炉房乡的小路上来来回回。“每走一次,背上的冷汗都会打湿上衣。”王国云说。当兵退伍后,王国云就到了炉房乡政府工作,对鸡噜村的情况非常熟悉。“经鸡噜村步行去巧家县城,虽然只有68公里,仍然要走两天才能到达。”王国云到巧家县城出差时,就下山在家里住一晚,第二天继续往县城走。赶到金塘镇(当时是金塘乡)要用6个小时,然后再走几个小时的路到县城,即使运气好的话,可以搭到便车,也要乘车两个多小时。

炉房去巧家县城的第二条路线:绕道马树镇然后去县城,距离有168公里。要步行4个小时左右赶到马树镇,第二天乘坐从马树镇到巧家的班车,到天黑才能赶到巧家县城。

还有一条线路就是走会泽县的老厂村,经娜姑、蒙姑、金塘,最后到巧家县城,徒步然后转乘车也要两天。

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实施后,1997年,马树镇至炉房乡的砂石路开始修建,2000年通车。路虽然修通了,但却是“晴通雨阻”的路,只要一下雨,就什么车都走不了。

2009年,金塘镇至炉房乡的公路开始修建,经硫磺洞至炉房乡的荒田村,荒田村至鸡噜村,再由鸡噜村到炉房乡的集镇所在地,于2011年修通。路通了,鸡噜村开始发生了变化,新建了学校,村民也开始修建砖房了。

以前,村民只种植水稻、玉米,自给自足。路通后,水和电随之也通了,村民开始种植蔬菜,特别是小黄姜,品质最为上乘,最高的时候卖到每公斤20元。

2015年,金塘镇至炉房乡的公路经过改造,进行了硬化,通行条件再次得到提升。也就是这一年,炉房乡才开通了到巧家县城的客运(试运行)。路通了,人的思想也通了。目前,村里80%的劳力到外地务工,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改变,蔬菜、花椒等产业都发展了起来。

2016年,巧家县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对炉房乡至会泽县老厂村的公路进行改造硬化,由于经由这条路线到巧家县城距离较远,单程要三四个小时,很少有人选择走这条路。但是却打通了炉房乡至会泽县的道路,现在也只需两小时就能到达会泽县。

“炉房乡虽然偏僻,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通过‘一事一议’项目,硬化乡村路100多公里,到2019年,乡与村,村与村之间的道路将全部硬化。”王国云说。(文章来自《昭通日报》201812月8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