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要闻 >> 新闻详情

中村:在改革中逐渐发展的乡村摹本

2018-11-29 09:11编辑:谭昌国

◆记者 陈允琪 文/图

巧家县白鹤滩镇中村村属白鹤滩镇6个贫困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6户1106人。2016年以来,巧家县委、政府积极筹措资金6974.73万元,全力改善中村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发展产业,保障贫困户能增收脱贫奔小康。

53岁的张发德在外务工20多年,一直不愿回老家中村村,在他的记忆中村里只有一条泥泞不堪、坑坑洼洼的村组道路和思想保守滞后的村民。2010年,他带着叶落归根的想法,回到了中村村,通过换届选举担任了中村村党支部书记。“要致富先修路”的观念,让他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中村村的落后,首要任务就是修路。

修路所要涉及到村民的山、林、土地,村“两委”就从村支书、村主任、党员和村民小组长开始动员自己的家人积极主动配合征地修路,用行动用真情来动员其余村民配合征地修路。路开始修后,村民们自发地煮饭给施工队的工人吃。8个月后,实施建制村公路硬化26.4公里,村组道路硬化21公里,路通了,村里的摩托车从以前的17辆增加到850辆。2016年,连户道路竣工后,极大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和物流便利。村里的小型汽车从原来的17辆增加到如今的100多辆。

致富的路通了,为产业发展打下基础。汽车行进在盘山公路上,两边的树林里一只只放养土鸡在啄食和相互追逐,鸡鸣声此起彼伏。

2016年,巧家县德丰养殖有限公司在中村村张家坪自然村建立林下土鸡养殖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支部+基地”模式,实行分户散养、集中管理、分户结算。德丰公司养殖基地1018亩,投入资金2500万元,建立1个公司养殖基地和9个农户集中养殖点,成立中村村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覆盖全村2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养殖生态土鸡14万只,公司负责武定毛脚土鸡鸡苗的供给孵化,鸡苗生长到约0.5公斤后,按照15元的价格提供给养殖基地及农户,饲养统一采用饲料+蔬菜的方式。饲养期间,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免费检查疫情。养殖土鸡达到约3公斤即可出栏,出栏后由公司按照每公斤44元统一收购。

70岁的张大爷,乐呵呵地谈起林下土鸡养殖说:“加入养殖专业合作社后,在家门口养鸡,一年轻轻松松地就收入8000元,只有村里的产业发展好才能安享晚年。”

中村村林下养殖项目坚持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合理利用森林资源,采取定期修养模式保护植被不被破坏,是拓宽林农增收渠道的有效途径。通过项目建设,基本实现中村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户有产业、家家有增收。2017年实现户均养鸡200只,农户户均纯收入新增5000元以上。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巧家县委、县政府在筑牢基础设施的同时秉持围绕增收抓产业的思路,结合白鹤滩镇后山发展的迫切需要及群众脱贫愿望,于2016年引进巧家县白鹤滩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中村村率先打造“果+药”种植示范园,着力以产业培育和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在示范园打造中,合作社根据成片发展原则,连片流转土地100余亩,山林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耕地开展冬桃、南方樱桃、车厘子等水果及中药材套种,进行良种核桃苗培育,切实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经过两年的努力,冬桃、南方樱桃、车厘子已于2018年5月结果销售,核桃苗在全县范围内销售,中药材将于年底出产,预计2018年产值达350万余元。

示范园种植初见成效,已积累了一定种植、管理经验,正逐步向周边覆盖,现已完成周边土地流转工作。下一步,巧家县白鹤滩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将以中村村为核心,逐步向附近村扩展,辐射带动村民产业发展。

日常运作中,合作社优先选用当地外出困难劳动力,每年不定期雇用劳动力100多人次,每年在示范园工作的劳动力收入合计30万元。中村村还积极争取县级培训资源针对青壮年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输送到县城务工,合理解决土地流转农户的增收问题。

2017年,巧家县成功引进了中联绿能(北京)国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实施方式,该项目采用太阳能晶硅发电技术和光地结合形式,建成3千伏光伏发电项目。巧家县首批屋顶光伏扶贫电站并网仪式在白鹤滩镇中村村举行,标志着巧家县首批光伏发电项目正式运行。截至目前,中村村共安装光伏扶贫电站46户,每年每户至少增加3000元的收入。

围绕县域经济发展,中村村坚持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围绕“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发展思路,逐步打造成为县城蔬菜、水果、肉食等农产品供应基地。待白鹤滩巨型水电站建成后,中村村将是高峡平湖最好的“观景台”,成为旅游避暑胜地。同时,正在建设的格巧高速和正在规划的县城二环路,以及中村至咪吐、旱谷通村路硬化将进一步打通交通瓶颈,后山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为旅游发展奠定基础。

(文章来自《昭通日报》2018年11月28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