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巧家新闻网 >> 要闻 >> 新闻详情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凝心聚力拔“穷根”

2018-07-26 16:56编辑:姜连聪


记者 张顺富  通讯员 马晗

近日,记者走进中寨乡下寨村,昔日的泥泞道路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直通村组的水泥路,老百姓出行更方便了;昔日的破旧土房不见了,新建的砖房错落有致,老乡们住着更安心了。老党员陈发开这样感慨道:“我们下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组道路打通了,走村串户更方便,真的是‘晴天不沾灰,雨天不带泥’,这一切都要感谢党,感谢政府呀……”

这一幅幅农村的新面貌,一声声群众的叫好声,正是举全县之力,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成果。

巧家县作为云南省88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沟壑纵横、坡陡山高,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群众脱贫难度大。经过全县2016、2017年两年的不懈努力,共脱贫出列了35个村(社区)18583户73175人,截至2017年末,全县共有建档立卡对象45368户175355人,还有144个贫困村26785户102180人贫困人口未脱贫。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重要指示,巧家县委、政府坚定信心、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县、乡镇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组,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脱贫攻坚作战室,全面细化和压实县处级领导、乡镇、行业部门和村(社区)责任,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村民议事机制,建立了联建委员会、监督小组等工作制度,脱贫攻坚与党建工作“双推进”,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精准发力,落实落地。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正处于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有少部分贫困户或是缺乏信心、不敢尝试,或是安于现状、甘于贫困,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存在于贫困户心里的“穷根”成为脱贫路上的“绊脚石”。

巧家县扶贫办主任张勇说:“贫困的症结在于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根本原因是穷怕了,要让他们彻底告别贫困,首先得激发他们的信心和志气,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身动起来,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这就需要我们党员干部沉下心来,耐心地倾听群众的需求,找准致贫原因,针对致贫原因对表对标制定帮扶措施”。

如何拔掉“穷根”?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巧家县大胆转换扶贫思路,改“输血”为“造血”,寓“扶志扶智”于生产生活之中。

如何让贫困群众脑子活起来,胆子大起来,战胜贫困,巧家依托“新时代讲习所”,采取群众院坝会、村民小组会、村民代表会、入户走访等形式,深入开展脱贫攻坚“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脱贫攻坚“九个一”宣传工程,大力开展“扶志扶智”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补齐干部群众“精神短板”,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据包谷垴乡党委书记何锡华介绍,包谷垴乡党委政府于今年4月底成功举行了以“自强、诚信、感恩”为主题的文艺扶贫汇演,以鼓舞精神为抓手,以发展文化为契机,以转变思想为目标,全面营造浓郁的脱贫攻坚氛围,提高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为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战、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了确保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实现稳定脱贫,巧家县围绕“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坚持“短能脱贫,长能致富,长短结合”的原则,采取“企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在大力发展马铃薯、花椒、核桃、蚕桑、烤烟、生猪、肉牛等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实施了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新兴产业扶贫项目。

“国家政策就是好啊,帮我们村找到符合实际的光伏扶贫这条致富路子,让更多农户不出一分钱,坐在家里就能有收益。”中村村支部书记张发德满怀感激地说。

据悉,到2020年,巧家要完成10.2万人的脱贫任务和4.5万人的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面对扶贫、移民两大攻坚战,经县委县政府分析研判,确定了“两年脱贫摘帽,一年巩固提升”的总体脱贫思路,即:2018年,自加压力,在市级下达该县脱贫出列16个村9713户40726人的任务基础上,全面铺开其他贫困村项目建设,计划在2019年如期实现全县摘帽。

巧家县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拆除重建和修缮加固、村公路硬化、水利工程、电网农网改造、活动场所建设、安居工程及产业扶贫的实施,全面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兜底保障功能等一系列强有力的精准扶贫措施,从根本上拔穷根,摘穷帽。全县人民众志成城,正朝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行。